没有得将成天创造为雇用节制性前提!
中国青年报北京消息,近日,据培养部发布的关于2021届全球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与创业事务的报告,我们了解到一些重要的信息。报告着重强调了用人单位导向的转变,倡导、企事业单位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名校、高学历的用人观念。在招聘公告和实际运作中,不应将毕业院校、国内外进修经历、学习形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硬性条件。
这份报告的内容深刻且意义重大。它强调要建立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耗”的现状,营造一个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各地高校需设立用人单位黑名单制度,将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并定期向毕业生发布警示信息。
报告还提出了就业岗位的全新开发机制。要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充分整合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创业资源。要组织针对重点省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创业供需对接活动。各地高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岗位信息来源,鼓励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的招聘活动。
报告也强调了实习实训在就业中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全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统一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各地高校要把实习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渠道,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深化校企地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发更多的实习岗位,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服务,鼓励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
这份报告充分展现了对青年学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深刻洞察。在当下社会,以能力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用人理念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也为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报道来源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