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果壳网
科学松鼠会与果壳网:科普双璧的兴起与变迁
在国内科普领域,科学松鼠会与果壳网无疑是两大耀眼的明星平台。它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犹如一场关于科学传播的精彩对话。让我们一同这两个平台的来龙去脉及其核心特质。
一、溯源与组织架构
这两大平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人们熟知的名字——嵇晓华(姬十三)。科学松鼠会,始于2008年,以非营利科普写作社群的形式诞生。而果壳网,则是在2010年,定位为泛科技兴趣社区。两者的创始人均为姬十三,且都由北京市朝阳区哈赛科技传播中心运营,使二者在源头上紧密相连。
二、发展路径的对比
科学松鼠会始终坚守公益科普的初心。从早期的科普作者聚合,到线下活动如“科学生活指南”,都体现了其对科学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近年来也经历了如因731部队人体实验相关科普争议导致的部分成员退出和暂停活动的波折。
果壳网则是一个充满创意与进取精神的平台。从一开始的“中国的Discovery”定位,到后来的知识付费与商业化转型,再到涉足科学教育、科幻创作等领域,果壳网始终在科技内容社区化的新形式。不仅如此,果壳网还孵化了一系列成功的产品,如“在行”“分答”,并获得了红杉中国等投资机构的支持。
三、现状与影响
科学松鼠会在经历了多次风波后,虽然公众活跃度有所下降,但依然通过哈赛中心维持运营。而果壳网则持续保持内容更新,不仅在科技内容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通过其商业项目持续扩大影响力。
四、核心差异
科学松鼠会与果壳网的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内容形态上。科学松鼠会坚守非营利科普与学术讨论的定位,而果壳网更注重商业化与知识传播模式的创新。在内容形式上,科学松鼠会以文章为主,而果壳网则融合了社区、问答、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松鼠会与果壳网都是姬十三推动科学传播的杰出代表。前者坚持公益科普的初心,后者则积极商业化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内科普事业的发展。这两个平台的兴起与变迁,不仅反映了科普领域的发展脉络,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