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一生的富贵荣华 古人科举作弊有三大招

民俗风情 2025-03-26 20:13www.188915.com民俗风情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试的成功与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不少考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企图作弊。贿买、夹带和是当时最常见的三种作弊手段。

贿买,即考生通过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实行糊名制度和誊录方式,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考生仍可通过与考官约定的暗号进行贿买。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锁院制度应运而生。考官在考试期间需与外界隔绝,并在接到任命后直接进入贡院,直至考试结束。若贿买行为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面临严重的惩罚。

夹带,即考生将考试经文藏在身上带入考场。为了阻止这种作弊行为,唐代科举考试已经设有兵卫。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考生被隔离在号舍中,不得喧哗离场。尽管有严格的保安措施,夹带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考生曾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甚至密写在身上。明清时期,对带入场的物品规格都有明确规定,以遏制夹带行为。

,在古时也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为了防止,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行为似乎也没有被完全杜绝。例如,某些重要政治人物就曾代人参加乡试,并成功中举。

科场舞弊一直是科举考试中的大问题。虽然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遏制作弊行为,但科场舞弊仍然屡禁不止。例如,一次会试中,有举人把夹带的书本掉在地上,奉旨检查的亲王却为他掩饰。这不仅体现了打击科场舞弊的困难,也揭示了某些内部人士的腐败问题。

古代科举考试的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而防止作弊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尽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规,但仍有漏洞可钻。这也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以及知识阶层在权力面前的不坚定。尽管如此,科举考试仍然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对于当时的社会和知识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史上最牛太监 唯一以太监身份葬在皇陵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