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印度近期提出将国名从“India”更改为“Bharat”(巴拉特)的倡议,这一重大议题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深入反思。这一动议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有着深厚的背景、依据和进展。
一、背景与依据
印度的这次更名倡议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深厚的背景和依据。这一动议源于印度政治精英对于去殖民化的强烈诉求。“India”一词源于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称谓,在一些政治精英看来,这个词带有殖民主义的烙印。而相对的,“Bharat”源自梵语,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古代文献中,被用于指代南亚次大陆,具有深远的本土文化象征意义。
印度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印度即巴拉特”,二者均为官方国名。支持者认为统一英文名称为“Bharat”,可以更好地强化本土认同。莫迪近年来推动的“去殖民化”政策,包括更名城市、移除殖民符号等,也促使了这一改名动议的提出。这一政治动机被视为摆脱殖民遗产影响的重要一步。
二、程序与争议
关于这一动议的程序和争议,同样引人关注。更改国名需要通过修改宪法的法律程序,需要在联邦议会两院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由于涉及到国名的唯一性变更,可能还需要更高的门槛。这一动议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批评者认为,此举是民族主义情绪驱动的政治噱头,缺乏实际必要性。在2020年,印度最高法院曾驳回类似的申请,理由在于宪法已经明确“India”与“Bharat”并存。如果国名发生更改,还可能对国际交往带来影响,涉及国际机构、文件及协议的更新。
三、当前进展与预测
至于该动议的当前进展和预测,虽然莫迪已有所动作,但这一议题仍处于讨论阶段。莫迪计划在2023年9月的议会特别会议中提出决议,但尚未正式提交。执政党人民党高层公开表态支持这一动议,部分地方首席部长也在呼吁更名。民意调查显示公众意见分歧明显:保守派支持强化传统文化认同,而自由派则担忧资源浪费与政治极化问题。这一动议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议会博弈及社会共识。若通过,印度将成为继缅甸、斯里兰卡等之后又一个通过更名重塑国家身份的国家。这一动议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