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天文吐槽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版权管理的多维度争议: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揭露其合法性问题及“碰瓷式维权”模式
近日,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对视觉中国的公开批评聚焦于其版权主张的合法性以及其备受争议的“碰瓷式维权”模式。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揭示了视觉中国在版权管理上的系统性问题。
视觉中国被指责不当主张公版图片的版权。据报道,视觉中国曾将NASA发布的公版图片标注为自有版权作品,进行维权行为。这类图片属于公共领域,任何机构或个人都不应独享其版权。这一做法显然违背了版权法的精神,引发了业界对其版权管理方式的质疑。
视觉中国的维权行为在法律依据方面存疑。其通过多层级图片库转授权的方式主张销售权,但在未获得原摄影师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涉嫌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有律师指出,此类转授权若超出原始授权范围则属无效。这不禁让人对其版权管理的合法性产生疑虑。
视觉中国的维权模式引发广泛争议。据报道,视觉中国曾采用“先上架后索赔”的“碰瓷式”维权模式。与2019年视觉中国将国旗、国徽图片纳入版权库的争议事件相似,这些行为都暴露了其在版权审核机制上的漏洞。这种维权模式的背后,不仅引发了对视觉中国道德底线的质疑,也损害了其在业界和公众中的声誉。
此次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对视觉中国的批评与摄影师戴建峰事件形成叠加效应。戴建峰自拍作品被视觉中国索赔8万元,而视觉中国在版权主张上既未获得其直接授权,也未明确著作权归属,仅依靠转授权链条主张销售权,最终这一做法被原作者及合作图库否认合法性。这一系列事件共同揭示了视觉中国在版权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也让公众对其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和不满。
视觉中国在版权管理上面临的争议不仅是对其商业行为的挑战,更是对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考验。这一系列事件也提醒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也需要关注其合法性和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