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翻译

生活常识 2025-05-17 21:23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潼关》谭嗣同之七言绝句,其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诗中以雄浑的笔触描绘潼关地势之险峻,山河之壮丽,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让我们逐句品味其深意。

古诗开篇“终古高云簇此城”,便让人感受到潼关自古至今的雄浑气势,高天云涛始终簇拥着这座雄关。这里,“终古”强调了时间的恒久,“簇”字则以动态感突出了潼关被云雾环绕的险要地势,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壮丽的仙境之中。

秋风起,“秋风吹散马蹄声”,传来清脆的马蹄声,却又被风吹散,消失在苍茫的旅途中。这一声马蹄,在秋风中消散,渲染出旅途的苍凉意境,也暗含了诗人独行时的心境,仿佛诗人正独自未知的世界,追求自由与变革。

诗中的“河流大野犹嫌束”,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河以人格化的情感。黄河奔涌,向辽阔原野奔流而去,但仍觉得河床束缚了它的自由,如同诗人内心的情感,渴望冲破封建桎梏,追求自由与解放。

群山涌入潼关境内,“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背后的山势连绵,强化了其地理特征。这连绵的山势,也暗喻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对变革时代的渴望与追求。

此诗为谭嗣同青年时期所作,彼时他赴甘肃探父,途经潼关,目睹其险要地势,结合自身对时局的思考,借景抒怀。诗中情景交融,山河壮景与冲破束缚的豪情浑然一体,如“犹嫌束”“不解平”既是写景,亦是言志。拟人化的手法和凝练的七绝形式,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潼关位于陕西省东部,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是古代关中屏障,地势险要。诗中的“河流”即指黄河,“山”则指华山及秦岭山脉。谭嗣同以诗人的敏锐观察,捕捉到了潼关的独特之处,将其融入诗中,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潼关》一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潼关的山水风情,同时暗含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变革和诗人内心世界的诗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