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

生活常识 2025-05-11 17:12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永乐大典》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蕴含的丰富资料涵盖了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多个领域。这部大型百科全书早在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便编纂完成,远早于西方的百科全书三百余年。《永乐大典》的命运历经坎坷,历经多次灾难和摧残,副本在历史的进程中几乎丧失殆尽。

嘉靖帝对《永乐大典》极为珍爱,决定对其进行重录。重录工作历时六年,完成了与永乐正本格式装帧一致的重录本,被人们称为“嘉靖钞本”或“副本”。原本藏于皇史宬的《永乐大典》,在雍正时期改贮于翰林院。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但在明清之际,由于管理不善,《永乐大典》副本仍亡佚了二千余卷。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尽管加强管理使得失书明显减少,但在《四库全书》修成后,《永乐大典》似乎被视为了多余之物,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到了光绪二十年,翁同稣发现仅剩下八百册。更令人忧虑的是,《永乐大典》在第二次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劫毁下几乎丧失殆尽。这些遭遇灾难的都是副本,那么正本又在哪里呢?

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行踪,一直是一个谜团。上一个世纪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永乐大典》正本极有可能仍存于世,并可能被保存在北京十三陵中的永陵。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了世人对《永乐大典》的关注。尽管历经多次灾难和磨难,《永乐大典》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永乐大典》的编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卷数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因此只是重录过一部,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永乐钞本”或“正本”。这部大典在明清时期藏于文楼和文渊阁,但不幸的是,原稿本在南京文渊阁毁于火灾。明世宗嘉靖年间,皇宫失火,明世宗连夜下令保护《永乐大典》,使其得以逃过一劫。为了保险起见,明世宗决定重录大典,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重录本的准确性和质量。

如今,《永乐大典》虽然历经磨难,但其价值依然不减。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部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永乐大典》的价值和意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