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亡于分封制,为何刘邦却还坚持分封制-

生活常识 2025-05-11 16:49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在战国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分封制彻底退出了舞台,而郡县制的推行无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汉朝却似乎走向了历史的反方向,重拾了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对功臣与皇子裂土分国,赋予实权。这一举动仿佛让历史的车轮倒退,也导致了汉朝前期诸多纷争,耗费了两代人的心血才得以解决。

这一历史现象令人费解。分封制的缺陷在战国时期的混乱中已暴露无遗,作为一位明智的统治者,理应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了如指掌。刘邦亦是如此,他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并未放弃郡县制,可见他明白郡县制的好处。那么,为何他仍坚持分封制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刘邦的前半生。他与秦始皇的年龄相差无几,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刘邦,仅比公元前259年出生的秦始皇小3岁。在刘邦年轻的时代,秦国尚未统一六国,他的前半生深深打上了战国时代的烙印。

年轻时刘邦可以说是“流氓”闲人,在战国背景下,这类“流氓”实则相当流行,他们还有一个称谓——游侠。游侠是什么?让我们看看战国时期的几位知名游侠便能明白。

战国时期的几大刺客,如要离、荆轲、聂政,皆是游侠出身。他们是一群为了大义可以不顾个人安危的人。年轻时的刘邦梦想着成为这样的游侠。在秦国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六国余党及游侠行刺造反,对游侠的打压和控制变得极为严格。

当刘邦年近四十时,只能放弃游侠梦,老老实实当个普通百姓。然而这三十年的游侠梦,对刘邦的三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时代成为他永远的梦想。这一点从他称帝后与作为战国游侠遗风的亲家结成的紧密关系便可看出。

正因为刘邦心中牵绕着前半生的游侠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为何不计后果地在建立汉朝后重拾战国分封制。因为刘邦心中的乐园一直是战国时代。也许在无数个夜晚,他还曾幻想自己背负长剑,浪迹天涯。他的这一决策,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倒退,不如说是他对战国时代的一种深深怀念和执着。

历史是前进的,分封制在战国之后的时期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刘邦的决策虽然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梦想,但从长远来看,郡县制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刘邦的决策和做法,更像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掀起的一朵浪花,既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梦想,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