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趣闻: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

生活常识 2025-05-09 23:32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首质朴的四句诗悄然流传,它的内容仿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现实画面:“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首诗意蕴悠长,描绘了人们聚餐后的温馨场景,特别是那句“饱食携其余”,让人不禁想起一位历史名人——司马光。

说到司马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在洛阳的晚年生活。那一天,他邀请好友们共聚一堂,举行了一个别致的饭局,名为“真率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餐桌上并不丰盛,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结束后,当其他人散去,司马光的目光却留在了那些剩余的菜肴上。他深知食物的价值,不愿浪费一粒粮食,于是将剩余的饭菜打包带走,其中饱含了他的节约与美德。

有人或许会认为司马光小气,但在了解他的生平后,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他的生活并不奢华,但却十分正直。他出仕多年,从未贪污过一分钱,反而将赏他的金银珠宝用于资助穷亲戚和捐给。他的生活朴素而充实,充满了正义与风骨。

苏东坡曾为他写挽联,描述他去世时家无余钱,仅有枕头旁的一本书。这样的官员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多见,因此我们不能将他简单的归为小气。司马光的节约是为了避免浪费,他坚守的是儒家的传统美德。

在那个时代,天子宴请外宾后,都会将剩余的菜肴打包带走,这是当时的一种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优良传统却被许多人遗忘。据说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儒生想打包未吃完的鸭子,却因此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在我看来,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因为他们忘记了节约和尊重食物的重要性。司马光的打包行为并非小气之举,而是体现了他的风骨和气概。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食物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并尊重它。司马光的打包行为是一种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让我们从司马光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学会珍惜食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