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中饱私囊使用的两大绝招!一用千年
生活常识 2025-04-28 04:40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官员们常用的两种手段,历史悠久,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我们来谈谈“折色火耗”。火耗,这个词或许你曾听说过。在古代,赋税多以实物形式交纳,如谷物、丝织物等。有时朝廷也会征收银两和铜钱。在熔铸碎银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损耗,官府便以此为由,额外征收一部分银两,这部分多征的赋税就被称为“火耗”。那么,是否真的存在损耗呢?恐怕只有官府自己才清楚。这不过是一个增加财政收入的理由罢了。这一手段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甚至比某些朝代的历史还要悠久。直到某个时期,实行“火耗归公”的措施,这一手段才逐渐从历史上消失。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个手段——“淋尖踢斛”。这一手段十分独特,值得大书特书。百姓在交纳粮食时,官府会用斛来盛装。当百姓将粮食倒入斛中后,会呈现尖堆形,超出斛口的部分粮食,看似已经超出了应交公粮的份额,百姓或许可以松一口气了。就在这时,官吏会迅速对准斛猛踹一脚!超出斛口的粮食瞬间被震落在地。百姓们慌忙去捡,官吏却大声制止,声称那是损耗!这就是所谓的“淋尖踢斛”。被踢出的粮食部分,就成了官吏的合法收入。百姓们只能无奈回家再送粮食来。这两招手段在封建社会中十分常见。甚至明朝的一些名臣如三杨等人,都是依靠这两种手段来筹集资金的。而后来的统治者也默认了这些作为合法收入的方式。这些手段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充满了智慧与计谋。每一招都有其独特的背后含义和历史背景。而这些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如今我们回顾历史,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种种趣事,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旁白是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