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报数字报《新文化报》数字报
《新文化报数字报》:读书日对话学者孙正聿与作家金仁顺
今日,在新文化报与广大读者共同迎来世界读书日的时刻,本报记者有幸对话著名学者孙正聿教授与我省才华横溢的作家金仁顺,展开了一场关于书籍与阅读的对话。他们的分享不仅是对读书日的献礼,更是对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的鼓舞与启示。
一、影响深远的一本书
在谈及哪本书对他们影响最大时,孙正聿教授提到了鲁迅的杂文,尤其是《呐喊》。他高度评价鲁迅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其对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问题的独到见解。而金仁顺则表示,如同植物园中的花草,难以挑选出最喜爱的书籍,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收获。
二、关于读书的量化问题
对于是否设定读书的量化要求,孙教授表示,作为一个读书人,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会刻意追求数量。而金仁顺则透露,新书的阅读大约一周一本,但也会花数月时间重读旧书。
三、关于阅读的方式
孙正聿教授强调反复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专业研究中。他认为精读与博览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发现哪些书值得深入阅读。而金仁顺则提倡尽可能多地阅读,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书经过反复阅读,会变为生活的导师和朋友。
四、关于读书的选择
对于“开卷有益”这一说法,孙正聿教授表示认同但有所保留。他强调应该有选择地寻找和阅读好书。书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书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启发,有些则只需浏览即可。选择性地读书显得尤为重要。
这场对话展现了两位文化大家对阅读的热爱与独到见解。他们的分享不仅鼓励我们多读好书,更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书籍。在这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同沉浸在书海中,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最佳语言——阅读,共同知识的无穷魅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文化报数字报频道,让我们一同见证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