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
韩琦:北宋政治家、词人的卓越贡献与传奇故事
自号赣叟的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是相州安阳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词人。他的生涯丰富多彩,贡献卓越,被宋人赞誉为“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的社稷之臣。
韩琦历经三朝,辅佐多位皇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文章典重严肃,诗词自然高雅,尤工于书法,善于楷书。他家中藏书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传世作品有《安阳集》和《谏垣存稿》。
关于韩琦,有许多轶事典故。例如,他家中聚书万卷,亲手点校,丹黄粲然,列屋而藏。其子将藏书规模扩大至7000余卷,号称丛书堂,分为六库。
韩琦的识见过人。有人假造他的信去拜见名臣蔡襄,被发现后,他并未怪罪,反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此人。韩琦的名气在北宋时期就非常大,连辽国使者都对他十分敬仰。
除此之外,韩琦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他在扬州任知州时,官署后园的金缠腰芍药花出现奇异现象,据说预示着城内要出宰相。韩琦便邀请三位朝官一同观赏,后来这四人果真都担任了宰相。
韩琦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活跃多年,他对王安石的劝诫也颇受关注。尽管他们之间曾有过一些纠葛,但这也为韩琦的生涯增添了一抹色彩。韩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贡献和故事被后人代代相传。
韩琦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词人和书法家。他的才华、智慧和品格使他成为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他的藏书楼“万籍堂”,还是他的识见过人、名扬天下的事迹,都展现了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王安历经二年进士及第后,初任秘书郎兼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两年后返回京师。韩琦则在庆历五年才抵达扬州,他们可能未曾谋面。而关于“四相簪花”的故事,也存在问题。王安石在州署之外办公,韩琦未必能见到他,更不可能看到其办公时未梳洗的样子。当王安石后来执政时,尽管与韩琦意见相左,但仍对其评价甚高。韩琦去世后,王安石更是以深情的挽词表达哀思,这与之前的猜测似乎并不相符。
在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中,提到有人死后成为阎罗王,其中包括蔡襄、韩琦等人。
关于人物评价,石介早年就认识了琦,称赞他具有奇特的骨骼和气质,为人浑朴,不施矫饰。他能够处理大事,敦厚如勃。对韩琦的评价更是赞誉有加。
欧阳修对韩琦等人的评价中,描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他认为杜衍为人清慎谨慎,范仲淹恢廓自信,琦纯正质直,富弼明敏果锐。这四人性格各异,但都是忠臣,平日相处融洽,议国事时则直言不讳。在大事大议上,他们垂绅正笏,不动声色,使天下安稳如泰山,可称为社稷之臣。
司马光认为韩琦有忠于国家之心,但过于顺从非议,这是他不足之处。同时他也提到韩琦在立皇考、立英宗等事件中的贡献,并把他比作古代的名臣。
自至和年间以来,中外臣子纷纷献言献策。虽然有些建议未被采纳,但韩琦等人在处理大事上的成就,无疑得益于他的贡献。他与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并称为人杰。在应对西夏入侵时,他临危受命,威震四方。
王安石对韩琦的才智和志向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清臣则称赞韩琦器量过人,性情浑厚,功盖天下。他对韩琦的姿貌和行事风格都有详尽的描述。
韩琦历经三朝,功存社稷,泽及子孙。他在不同朝代的角色都被视为重要的大臣。在康定初年,他更是以卓越的才能应对元昊叛乱。
同时期的其他大臣如李沆、王旦等人也谨守资格用人。他们被视为贤相的代表。韩琦与他们一样注重守资格用人之法为本朝带来了诸多利益。最后提到的是韩琦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英宗时的贡献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纪念方式有清人赞誉韩琦可与历史上其他重要人物相提并论这样的评价和纪念是对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做出了很高的肯定彰显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