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没立下战功,为何能成为铁帽子王?他的后
今日,我带着一篇关于清朝铁帽子王的文章,再次与大家分享。这些世袭罔替的贵族们,是大清国的顶梁柱。其中,十三爷胤祥的铁帽子王更是令人瞩目。他是如何成为这尊贵的铁帽子王的呢?让我们一同。
清朝的铁帽子王分为两类,一是清初以战功分封的八大铁帽子王,如礼亲王、郑亲王等,他们都是在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子孙;二是清中后期以恩封的四个铁帽子王,其中就包括胤祥。这些铁帽子王拥有特权,爵位世袭罔替,俸禄丰厚,还有专门的铁帽子王府。除了这些有形的特权,还有许多无形的、隐形的特权。
胤祥之所以能成为铁帽子王,主要是因为他以恩获封。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他坚定地支持雍正帝,是兄弟中唯一支持胤禛的。他几乎形影不离地支持着胤禛,如同同母兄弟一般。他在雍正帝继位后,更是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工作繁重。可以说,如果没有胤祥的存在,雍正帝的改革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雍正帝是出了名的勤政,而胤祥作为他最信任的人,同样是不停歇的操劳。即便回到府中休息的时候,也经常带着军国重务处理,这让本就疾病缠身的胤祥早早地结束了生命。他在世时,对北运河青龙湾的减水坝工程心系如焚,虽然病势汹汹,但他仍想要亲自视察。他最终因病去世,享年44岁。他的离世对雍正帝打击极大,他失去了最亲的兄弟和最得力的助手。
雍正帝对胤祥的爱护体现在多个方面。他刚继位后,就将胤祥的生母敏妃追尊为皇考皇贵妃,并破例让其从葬帝陵。这是清朝第一个与皇帝合葬的妃子。雍正帝还格外关照胤祥的后代,让他的儿子弘晓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他对胤祥的爱护之情溢于言表。胤祥的死对雍正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一个亲如兄弟的伙伴,还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他对胤祥的尊重和爱护不仅体现在生前,也延续到了死后。他对胤祥的后代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和照顾。这种深厚的情谊和感情在清朝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胤祥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对雍正帝的忠诚和支持以及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他的离世让雍正帝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助手和伙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清朝时期皇室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感情纠葛。怡亲王胤祥,因特殊恩典被大清赋予世袭罔替的荣誉,成为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他的嫡四子弘晓继承了他的怡亲王爵位,而次子弘皎则被封为宁郡王。郡王爵位在世袭时会递降,即弘皎的儿子在继承时只能获得贝勒的职位,再往下则是贝子,直到降为宗室爵位的第十等辅国将军。
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却与众不同,它是世袭罔替的,意味着在传承过程中不会降低爵位等级。这一特殊的荣誉在1778年得到明确颁布,并由乾隆皇帝在追念胤祥的功绩时正式确定。当弘晓继承怡亲王爵位时,虽因兄长涉入弘晳逆案而受影响,但他仍顺利继承了铁帽子王的荣誉。
弘晓去世后,怡亲王爵位由他的庶长子永琅继承。传至载坊时,因载坊无嗣,铁帽子王爵位转至其弟弟手中。载垣在道光年间备受信任,成为顾命大臣,并在咸丰临终之际担任重要职务。咸丰去世后,载垣联合他人发动政变夺权,被迫自尽,其怡亲王爵位被剥夺,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经此变故,弘晓这一支的怡亲王爵位告一段落,改由弘皎这一支继承。最初继承的是载垣被降为的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两年后,怡亲王爵位得以恢复,由弘皎的后代载敦继承,成为新的铁帽子王。载敦去世后,其长子溥静继承怡亲王爵位,但不久因纵容运动被革去官职并圈禁,其爵位也被剥夺。
最终,在1902年,年仅三岁的溥静侄子毓麒继承怡亲王爵位。他是清朝末年最后一个怡亲王,也是胤祥这一支最后一个铁帽子王。而清朝末年,除了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之外,还有弘皎的宁郡王爵位需要继承,但这是一个降等爵位,到清朝末年已经是宗室爵位的低等爵位了。毓麒之后,怡亲王胤祥这一支的铁帽子王爵位传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