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之远交近攻的范睢,范睢对秦国有
范雎,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谋略家,曾同多人一同担任秦国丞相,为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到重要作用。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枉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出身贫寒,初投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但一直未得志。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时,范雎随行。恰逢齐国形势紧张,须贾因无法应对齐王的质问而陷入困境。此时范雎挺身而出,凭借出色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危机,赢得了齐王的赞赏与赏赐。须贾心胸狭隘,向魏相诬告范雎叛国。
范雎遭到魏相的毒打与羞辱,几乎命悬一线。然而他并未放弃,而是伪装死去逃脱地狱,藏匿于民间并化名逃至秦国。当时秦国国力鼎盛,但国内局势复杂,君主权力受到制约,对外兼并策略也缺乏方向。范雎洞悉这些问题,以明智的决策和自信的自荐赢得了秦昭王的召见。
范雎进入宫廷时故意走只有君王能走的道路,引发宦官争议。他借此机会点明秦昭王的困境:“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于奸臣之态。”接着,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成功引起秦昭王的重视。对外,他主张对远国交好,优先攻打邻近国家;对内,他协助秦昭王整顿内政,实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削弱亲贵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长平之战是范睢军事策略的重要实践。他运用反间计,成功使赵王替换掉经验丰富的廉颇,改由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担任主帅。随后,秦军大败赵军,消灭了赵国的大量有生力量。此战后,秦国更加强大。
范睢的谋略和才智使他成为秦国的核心人物,为秦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远交近攻”战略、反间计策以及整顿内政的措施,都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华。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为追求梦想、勇敢面对困境树立了榜样。在紧张的气氛中,韩国与赵国因为恐惧而派出了使者,他们以重金的代价试图贿赂秦国的宰相范睢。他们告诉范睢:“白起将军擒杀赵括,围攻邯郸,如果赵国灭亡,秦国便可称霸天下,白起也将成为三公级别的高官。他南征北战,攻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如果秦国真的灭掉赵国,虽然秦王的地位能得以提升,但您能在白起之下吗?恐怕就连您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如今秦国的百姓虽然众多,但忠诚于秦王的人却并不多见。与其让白起再立灭赵之功,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范睢听后权衡利弊,最终劝说秦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于是昭王应允了他们的请求。韩国割让了垣雍,赵国也割让了六城以示求和。双方都在正月休兵和解。得知此事的白起,心中对范睢产生了深深的怨恨。最终,白起被迫自杀。
范睢在秦国的权力越来越大,当他推荐郑安平为将领攻打赵国时,却遭遇了失败。郑安平率两万大军投降了赵国,这让范睢倍感羞愧并请罪。秦国的法律严苛,按照法律的规定,范睢需要为自己的用人不当付出代价。秦昭王为了保护范睢,不仅惩罚了那些谈论郑安平事情的人,还大大赏赐了范睢。
身为丞相的范睢,终于扬眉吐气,走出了以前的落魄。一天,魏国的大夫须贾来到秦国求和。范睢换上破旧的衣服,悄悄到客馆去见须贾。须贾看到范睢还活着并且身份高贵,感到十分惊讶。后来,范睢设宴款待各国使臣,唯独须贾面前放了一堆草料,须贾被要求强行吞吃。范睢警告须贾说:“告诉魏王,让他带着魏齐的人头来见我,否则我就攻破大梁。”但考虑到须贾曾经赠予他“绨袍”的情谊,范睢饶恕了他,让他回国。魏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自杀。
范睢在秦国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但他早年的经历和个人性格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他对须贾和魏齐的报复显示了他睚眦必报的性格。而他对白起的嫉恨更是显现出他的嫉贤妒能。这一缺陷导致范睢在执政后期秦国的军事上遭遇一系列失利。在纵横家蔡泽的开导下,范睢最终选择激流勇退。他向秦王推荐蔡泽代替自己成为丞相,而自己则在昭王五十二年称病辞去相位,不久便死在了自己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