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小学生每天写作业要花两个多小时
调查揭示:我国近三成小学生投入两小时以上的作业时间
孩子们肩负作业的重担究竟有多重?一份覆盖全国范围的调查报告为我们揭示了答案。据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显示,近30%的小学生每天需要花费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一比例在初中生中上升至54.6%,高中生更是高达72.4%。
这份报告是基于对全国7个城市,包括北京、无锡、安阳、贵阳、广州、哈尔滨和德阳的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而得出的研究成果。数据显示,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小学生为52.4%,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22.1%和12.9%。更令人关注的是,高达41.2%的高中学生每天投入的作业时间超过3个小时。
与此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很少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超过一半的学生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课余时间被补习班和兴趣班占据。报告显示,48.9%的中小学生参加了与学校考试内容紧密相关的补习班,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49.2%、51.7%和45.9%。有25.3%的学生甚至参加了两门及以上的补习班。
家庭参与方面,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显得单一。尽管90%以上的父母都会和孩子谈论学习问题,但沟通的内容似乎过于集中在学业上。有31.5%的父母从不和孩子谈论如何交朋友,26.3%的父母从不和孩子谈论如何用钱。
学业的重压也让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多局限在同学之间。报告显示,虽然94.8%的中小学生在班级内有好朋友,但与邻居的交往却并不频繁。
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儿童参与。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与生活、与儿童兴趣发展相关的主题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家长则需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协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社交活动。这样,孩子们或许能在学业与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