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司机下跪道歉遭拒
事件背景与庭审进展
在河南永城市,一场悲剧在深夜上演。那是一辆失控的玛莎拉蒂,司机谭明明在醉醺醺的状态下,疯狂地穿梭在街头巷尾。连续剐蹭多辆汽车后,以惊人的速度追尾一辆宝马车。那起高速碰撞引发的大火,让宝马车瞬间燃烧,造成了两死一伤的惨痛后果。时间是定格在2019年7月3日的那个夜晚。
庭审的日子在2020年1月16日到来。庭审现场,谭明明下跪向受害者家属道歉,但这一举动并未得到家属的谅解。家属们情绪激动,坚决表示“绝不接受道歉”,并要求法院判处谭明明死刑。他们指出,谭明明的行为是对公共安全的恶意破坏,且其家属在事发后并未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导致受害者家庭陷入困境。重伤者的治疗费用高昂,家属甚至被迫卖房以支付医疗费用。
判决结果与深入
时间流转至2020年11月6日,法院终于宣判。谭明明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而同车的两名教唆逃逸的从犯刘松涛和张小渠,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判决结果出来后,公众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什么谭明明没有判死刑?法院在考虑判决时,不仅考虑了谭明明的认罪态度和赔偿意愿,还深入分析了案件的具体情节和性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此罪名的量刑幅度是十年以上至死刑。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量刑需要平衡社会危害性与被告人的悔罪表现。
社会反响与公众争议
这起案件因为肇事者的“富二代”身份、醉驾逃逸的恶劣情节以及受害者家属的坚决态度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判决结果的量刑差异上,以及赔偿金额未公开的透明度问题。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关于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限制的讨论。在司法实践中,故意犯罪和重罪是不适用刑事和解的。这起案件的法律程序和判决结果,体现了刑事和解制度的限制和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平衡原则。社会危害性和被告人的悔罪表现都是法院量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