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被恶犬咬伤离世母亲发声
事件回顾
那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午后,时光定格在2024年4月21日。地点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赵岗村,一个宁静的村落。一个年仅三岁的男童小星(化名),在村附近公路旁无忧无虑地玩耍时,却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惨痛的事件。他的世界被一只哈士奇撕扯得支离破碎,孩子的脸、脖子和腿被凶狠地咬伤,每一处都是惨不忍睹。这是小星的不幸,却也是公众无法忽视的痛。
当时的情况是如此紧急。小星的面部、颈部和腿部被咬得血肉模糊,耳朵后方和颈部留下了深深的牙印,整个身体多处破皮。当晚,他被迅速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由于当地缺乏关键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医院果断建议转至南阳市疾控中心处理。转诊的过程并不顺利。南阳市的多个医疗机构间辗转,最终在瑞和医院的犬伤门诊完成了伤口的清洗和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次日凌晨,他又被送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破伤风疫苗和清创治疗。经过九天的住院治疗,小星看似挺过了第一关,然而出院仅一周后,病情急转直下。
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5月7日,小星开始发热,哭闹不止;8日他陷入了半昏迷状态,频繁呕吐,情绪狂躁。这一切让人心痛又无力,最终在9日凌晨,因为呼吸衰竭,他在转院去郑州的途中离世,连第五针狂犬疫苗都未能接种。一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孩子的母亲樊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情绪崩溃。她控诉了恶犬的突然袭击和事发地犬只管理的缺失。她提到基层医疗机构在关键时刻缺乏关键的救治资源,如免疫球蛋白等,这导致救治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她还批评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特别是在夜间犬伤处理门诊的覆盖率和药品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转诊过程中的奔波和时间损耗也被她认为是影响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樊女士的控诉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赵岗村的村干部和媒体都证实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截止至事件发生的五个月后的今天,它已经引发了公众对于狂犬病防治和犬只管理机制的广泛讨论。我们都期待官方能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犬只管理和流浪动物的管控,同时完善基层医疗应急体系,确保在遭遇此类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这是一个悲剧,但我们不能让悲剧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