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卢纶古诗(唐诗塞下曲)

社会奇闻 2025-03-15 06:51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卢纶的古诗《塞下曲》之“白雪歌头”,是李白的黄鹤楼之雪景的千古流传。此诗背后的故事源于李白与好友杜甫的友谊,两人皆是唐朝的杰出诗人,交情深厚,常一同饮酒游山。

在古代,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冬天的开始。这一天,天子会率领大臣到北郊迎冬,并赐寒衣给大臣。北方的民间则会在这一天吃饺子,祈求平安过冬。立冬时节,正是打猎的好时机,草虽枯黄,但天空澄明,远山召唤。这个时节,我们分享卢纶的《塞下曲》第二首。

卢纶的《塞下曲》属于唐乐府,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题。虽然李白和王昌龄也写过同名的诗作,但卢纶的版本有其独特之处。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作虽处于中唐时期,却音调铿锵、骨气昂扬,有盛唐风采。而且,他的这首诗是五言绝句,篇幅虽短,却精彩纷呈。

诗的前两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简洁明了地描绘了事件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主要人物和事件——将军在夜晚的密林中开弓射箭。这种氛围的营造,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暗沉沉的夜色和密林的幽深。

将军为何在此时射箭?原来是受到了“草惊风”的惊扰。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的节奏感,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卢纶成功地将史记中的故事以诗的形式展现,既保留了原故事的核心,又加入了诗歌的艺术元素,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箭矢射出去后,故事并未结束。第二天早晨,将军回到原地寻找昨晚的猎物,却发现只是一块巨石。那支白羽箭深深插在石棱中,不仅是箭头,整个箭身都消失不见,只露出箭尾的羽毛。这两句诗同样精彩,展现了“平明”后的清晰与揭晓。虚惊一场的将军此时想必也会哈哈大笑,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石棱”的描绘更是神来之笔。巨石尖锐的棱角并不是射箭的好地方,但将军却能将箭射进去,而且射得如此之深。这种神力让人对将军的武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真的是老虎或者敌人,后果不堪设想。诗人没有明说,但读者心中早已澎湃着无限的钦佩和信任。有这样的将军守卫边疆,国家安全无忧。

相对于《史记》原文,“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诗人所做的改动增加了戏剧性,让将军的形象更加鲜明。他为什么要删掉一些细节呢?这是因为诗人想要突出将军的真本事,而不是超自然的奇迹。有真本事的将军才是我们心中的真英雄。

上一篇:性别认同障碍(为什么会有性别认同障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