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纂官(四库全书总纂官有几个)
穿越时空的琉璃厂老街
提及北京琉璃厂,或许你会首先想起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一幕幕精彩情节。这条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辉煌瞬间,也承载了众多历史传说。
琉璃厂,一个名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曾是琉璃窑厂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转型成为文化的聚集地。这里的店铺如“戴月轩”“一得阁”“荣宝斋”等都是享有盛誉的老字号。当你漫步在这条老街上,随处可见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文化名人的墨宝,这里堪称是北京最负盛名的文化圣地。
说起琉璃厂的历史,不得不提《四库全书》的编纂。乾隆年间,为了系统地梳理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成就,朝廷征集天下图书,准备编纂一部大型的综合丛书。纪晓岚作为总编纂官,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编纂官员在琉璃厂求书的消息传出后,书商们纷纷携书进京,琉璃厂一时间成为天下图书的集散地。
这里的繁荣景象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清末民初,琉璃厂仍有众多书店和文化商品店铺,思想家梁启超称之为北京的公共图书馆。鲁迅先生的日记里提及此地就有480多次,而吴昌硕、徐悲鸿等书画大家也曾为这里的店铺题写牌匾。
如今的琉璃厂,虽然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那份古老的风韵。走在这条老街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你可以在这里寻找那些书画大家的墨宝,感受他们的艺术气息。这里的老字号店铺也值得一游,感受那份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四库全书》的编纂,让琉璃厂名扬天下。这项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耗时13年,成书36000余册,约8亿字,对18世纪以前的中国古籍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如今,站在这条历史的长街上,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积累,而琉璃厂正是这一传承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