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今天秘密:哪吒和孙悟空竟然是兄弟

民俗风情 2025-06-01 15:31www.188915.com民俗风情

大家对浙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哪吒的深厚情谊应该还记忆犹新。当时的媒体曾形容他们是断背情缘,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实际上,《西游记》中最富雷人精神的角色当属哪吒。在此之前,所有版本中都是由小孩扮演哪吒,但在浙版中,却别出心裁地由“小黑妹”罗永娟女扮男装扮演哪吒三太子。尽管保留了女性的娇气,但她的演绎却被观众戏称为“哪吒三公主”。

在收服牛魔王借芭蕉扇的情节中,当看到孙悟空对结拜兄弟的情深义重,哪吒“三公主”不禁醋意大发,说出了那句令人雷人的台词:“我要吃醋了”。这种改编虽然引发了不少观众的不满,但实际上,孙悟空与哪吒的关系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迹可循的。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都有关于哪吒是灵珠子转世的描述。据《封神演义》所述,哪吒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由灵珠子投胎而来。其母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产下一个肉球,李靖误以为妖怪,便用剑劈开,里面的婴儿正是哪吒。而这个灵珠子,实际上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所剩的灵石,经仙气孕育,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而形成。

孙悟空则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而生的。这块仙石非同小可,据说是太古时期女娲大神补天时所用的七彩神石中的一枚。

我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先秦文学、汉赋汉乐府、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字分别是诗、酒、花、月、愁。

国人深爱诗歌,我国无愧于诗的国度之称。诗歌是普遍的艺术,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其最优美之处都闪烁着诗的光环。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酒文化在传统以农立国的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许多文学巨匠如李白、杜甫等都是酒的爱好者,酒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可见,哪吒与孙悟空虽在电视剧中有基情的描写,但究其根源他们皆是女娲补天的神石所化,一个于昆仑山出世,一个于东胜神州显灵。虽然张纪中的改编有所偏差,但二人本就是兄弟情深,而非单纯的基情四射。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赞美。在浩渺的大自然中,古人对“花”有着独特的偏爱。他们赋予花朵以极致的美称,如杜鹃被誉为“花中西施”,兰花被称为“空谷佳人”,水仙是“凌波仙子”,而菊花则有着“东篱高士”、“雪里婵娟”的雅称。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美丽动人的花卉,如昙花、吊兰、牡丹和芍药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花草四雅”。这些花卉在古人的诗词中频繁出现,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古诗中描绘的“花”,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不展现出花的神韵与魅力。

除了“花”,古代文人在抒发情感时也喜欢以“月”为主题。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个字中两次提及“月”。含“月”的诗词不胜枚举,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这些诗词中的月亮,既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的增处。

古代文人大多多愁善感,“愁”更是古代文学的主题之一。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都是对愁绪的深情表达。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愁绪浩渺无垠,如同李煜的词所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便是古代文学中花、月、愁的生动展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学的知识和秘密,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带你领略更多文学的魅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