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大清帝国竟是一碗酸奶葬送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幕令人扼腕的悲剧在悄然上演。据功先生回忆,西太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决定。她命令端着一碗盖碗,从乐寿堂疾驰至中南海瀛台,声称是“赏赐”,实则逼迫软禁中的皇帝喝下其中的“塌喇”。这“塌喇”,满语意为酸奶,却蕴含着深深的阴谋。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秘记》中记载了光绪帝喝下那碗酸奶后的情形。他在床上痛苦地翻滚,大声呼喊腹痛,面色黧黑,舌苔焦黄,这些症状似乎与他之前的病症无关。不久后,他便突然离世。
光绪帝的驾崩,随即引发了西太后的离世。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清王朝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宣告结束。有人称,这一历史大事件的开端,正是光绪帝喝下那碗“神秘的酸奶”。
关于光绪之死,长久以来在史学界和民间均存在诸多猜测。近些年,“光绪体弱多病,实乃正常死亡”等说法逐渐成为主流。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引经据典、列举事实,力主“光绪病故说”。她认为,尽管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同,但他们毕竟有母子之情。慈禧虽残忍,但不会对一个境遇凄惨的皇帝下此毒手。
科学家们借助精密仪器和现代科技手段,对光绪帝的头发和遗物进行了长达五年的严谨调查。结果发现了光绪帝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其中,是剧毒的砷化合物,足以致命。而就溶解在慈禧临终前逼迫光绪喝下的那碗酸奶中。光绪帝被毒害致死的事实得以确证。
这一调查揭示了当年中国最高权力舞台上两位重磅级人物——慈禧太后与光绪的真实关系:他们之间充满了仇恨和争斗。慈禧太后不仅破坏百日维新、迫害革命党,还阻碍了中国的改革。在庚子事变中,慈禧太后甚至准备自杀前还想结束光绪的性命。
光绪帝的爱妃命丧慈禧之手时,年仅24岁。获知珍妃被害消息时,光绪悲愤之极,以至于在密室中徘徊,饮泣不已。他对慈禧的仇恨已经刻骨铭心。慈禧太后对光绪的仇恨和防备也到了极致,甚至在庚子年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时,准备自杀的同时还决定结束光绪的性命。这一切都被记录在《景善日记》中。
在长期的政治迫害和人身虐待下,光绪帝身心俱疲,百病丛生。他依然顽强地活着,希望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慈禧太后怎么可能让他梦想成真?她决定结束光绪的性命,让他“自然死亡”。这个冷酷的决定,让人们对这位曾经的中国皇帝感到无比的心痛和惋惜。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股暗流涌动,那是一股股政治势力间的较量。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不只是慈禧一人对光绪的生死有着极端的执念,袁世凯和李莲英也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之间的争斗,是一场关乎政治权力、关乎家族命运的殊死搏斗。即使光绪皇帝选择韬光养晦,低调为人,也无法逃脱这场斗争的漩涡。
在慈禧太后病重之际,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权力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恐惧。当她得知有人因为她的病而露出喜色时,愤怒之下,她下令执行一项密谋已久的计划。那碗盛满的“酸奶”,正是在她的密旨之下,被送到了光绪皇帝的嘴边。这一举动,不仅结束了光绪皇帝的生命,也结束了大清帝国最后的希望。
如果光绪皇帝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如果他能够重新上台主政,近代中国的历史或许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他有着民望和远见,他有一颗“救国之心”。他渴望为大清刷新政治,挽救帝国于危难之中,重现昔日荣光。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无法假设。即使光绪皇帝有着再伟大的志向和决心,也无法阻挡历史的大潮。只要有心改革,就有救,就有希望。
令人遗憾的是,大清帝国最后的希望,爱新觉罗家族的百年基业,竟然在慈禧太后临终前的一碗酸奶中彻底破灭。这一事件,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更让人对那段历史充满了深深的思考。在那场政治角逐中,权力的诱惑和执念让人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