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他离世前的生活真的很悲

民俗风情 2025-05-29 21:32www.188915.com民俗风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远方故乡的深深眷念。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杜甫的人生旅途充满了遗憾和波折。虽然他曾表达过对回归洛阳的渴望,但在穿越巴峡、巫峡到达荆楚地区时,他却并未北上襄阳,而是选择了顺江东下进而南下。关于他改变北归计划的真正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

熟悉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杜甫在寓居夔州的那两年是他漂泊旅程中最快乐的时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夔州都督柏茂琳。柏茂琳不仅为杜甫提供了优厚的待遇,还安排他管理一百顷公田。在柏茂琳的悉心关照下,杜甫一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手中还有不少的积蓄。

尽管生活安定富足,杜甫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听觉也逐渐下降。他的弟弟杜观从京城长安来到夔州,兄弟二人异乡重逢,悲喜交加。弟弟离开夔州后,杜甫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重阳登高时,他写下了《登高》一诗。对故乡的思念让他决定放弃夔州的安定生活,取道荆楚返回洛阳故里。他把四十亩果园送给朋友后,携妻挈子穿越长江三峡来到了楚地重镇江陵。

杜甫原想从江陵走陆路北上襄阳,但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了他。无奈下,他决定继续乘船顺江而下,从湖北中部的沔鄂一带转入汉江,溯汉江而上抵达襄阳。在江陵逗留期间,他偶遇了身份特殊的诗人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后来当杜甫的船停靠在湖南岳阳时,他决定暂时放弃北归计划,转而南下访古。他沿着湘江来到了湘阴,拜谒了纪念湘夫人的祠庙,之后还到了长沙城。在那里他结识了新诗友苏涣并与其成为忘年之交。苏涣是杜甫的超级粉丝居住在湘江边上听闻杜甫到了潭州便直接登门拜访两人很快成为诗词唱和的好朋友杜甫因此留在了潭州一整年。在这一年里杜甫与苏涣一同游历了许多地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在第二年春天的潭州,诗人杜甫与著名的乐师李龟年意外相遇,这场相遇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描绘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成为千古绝唱。但不久后,潭州发生了一场兵变,为了避乱,杜甫离开了潭州,沿江而上到达衡州。

在衡州,杜甫计划顺耒水前往郴州探望多年未见的舅父崔伟。命运却在他兴致勃勃的旅途中发生了转折。正值汛期的耒水暴涨,杜甫一家被困方田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洪水切断了驿站物资供应,五十九岁的杜甫及家人一连五天粒米未进,处境岌岌可危。

得知著名诗人在他属地的遭遇后,耒阳方面迅速反应,派人跋山涉水送来烧牛肉和白酒,并协助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被困的恐惧和饥饿已让杜甫身体不堪重负,他终于病倒在耒阳。疾病让他更加思念故乡,他中止了前往郴州的行程,带病回到衡州,然后匆匆返回潭州。

不幸的是,这位与生命赛跑的诗人在离开潭州后不久病逝在沿江北上开往故乡的客船上。人们对杜甫的生活有着许多误解,认为他一生穷困潦倒、悲苦惨淡。但实际上,除了被困方田驿的那五天外,他的生活都可以算得上衣食无忧、悠闲自在。

作为曾经担任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他按照制度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当地官员的招待,可以使用驿站的人员物品。而且,他的名声给他带来了敬重和仰慕,也为他的悠游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如果放在现代,杜甫就像一个从副厅级职位上卸任的文化名人。这样身份的人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与苦日子为伍呢?他的离世无疑是一个悲剧,但他的人生并非一直沉浸在困苦之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