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结束。长达一年的激烈战斗后,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军队。这场大败让赵国元气大伤,军队精锐几乎消耗殆尽。许多人认为,赵国已无力再与列国争夺天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十年时间,赵国便再次崛起成为东方强国。那么,这个曾经贫弱的国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长平之战后的第九年,燕国派遣大军进攻赵国。燕国使臣发现赵国军队年龄层次不齐,从稚嫩的少年到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有。这并未让燕国退缩。他们决定大举进攻赵国,却万万没有想到,赵国军队仍然十分强悍,给予燕国沉重的打击。许多人可能会疑惑,赵国军队的精锐早已不复存在,为何还能如此强大?其实,只能说燕国并不了解赵国的实际情况。
赵国是一个四面环敌的国家,自赵武灵王改革以来,国内尚武的气氛十分浓厚。与秦国相似,赵国军队的战斗意志非常坚定。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打击,但赵国的军队战斗力仍然强大。赵国吸收了大量的胡人士兵来扩充军队。在镇守北方边境时,赵国允许游牧民族参军,并与他们平等对待。这使得胡人士兵对赵国产生了家国认同感,为赵国的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文化的同化能力也非常强大,无论多么彪悍的民族,到了中原都会被逐渐同化。
第三点是赵国保留了完善的指挥系统。与其他国家只有一个都城不同,赵国实际上有三个重要的城市:邯郸作为名义上的首都,旧都晋阳和北地重镇代郡也具有一定的指挥职能。这种分散的指挥系统使得赵国在战争中能够灵活应对,不易被彻底摧毁。即使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的指挥系统仍然保存完好,为赵国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种制度与后来明朝的指挥系统有些类似,在北京、南京和中都凤阳之外,还有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即使攻克了京师,政权也能在其他地方重建。
尽管赵国拥有这些优势,但在长平之战中损失的四五十万精锐是无法弥补的。事实上,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尽管东方六国曾几次试图反击秦国,但在人力物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秦国始终未能被真正撼动。秦国自身的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秦国的崩溃。因此秦国的统一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也并非易事。赵国虽然一度强大但最终仍未能逃脱被秦国吞并的命运这或许便是历史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