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曾误以为南瓜来自日本 故名之为倭瓜
在老北京,南瓜可是个宝贝。权贵们钟爱蟹黄南瓜等佳肴,普通人则靠它抵御饥荒,甚至招待客人也少不了南瓜子。在经典之作中,那个不会作诗的人被逼急了,就曾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来应对,她给大观园带的礼物中也有倭瓜。
那么,为什么倭瓜又被叫做南瓜呢?南瓜原产于南美洲,有着9000年的栽培史。它从南美洲传入欧洲,然后被葡萄牙人带到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地,之后进入了中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南瓜的描述表明,它在明朝时期已经在中国有所种植。
南瓜的名字并非一直如此。在贾铭的《饮食须知》中提到的“南瓜”,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南瓜,而是另一种瓜类植物。当时哥伦布尚未发现美洲大陆,中国也未发现南瓜的其他野生种。但现在人们误以为南瓜很早就传入了中国,甚至认为亚洲也是南瓜的原产地,这些都是错误的。
南瓜的优点很明显:产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甚至在荒年可以代替粮食。它又被称作“饭瓜”、“米瓜”。《北墅抱瓮录》中提到,用制作东坡肉的方法烹制南瓜,味道极佳。可见,南瓜被视为珍馐美味。
除了果实,古人还吃南瓜的叶、花、茎。南瓜叶可以做成酸菜,去筋后更佳。南瓜花也能食用,泡在开水盐渍之,在暑天可以作为干菜代替品。但是食用南瓜花要去掉花心和须,否则太苦。而南瓜茎可以编织成鞋子,或者加工成丝线等物品。南瓜泡酒也被认为具有保健功效。
有趣的是,过去“南瓜”的称呼并不常见,更多的是被称为“番瓜”、“翻瓜”、“蕃瓜”、“房瓜”、“窝瓜”。这些称呼一方面表示它来自海外,另一方面也描述了它的巨大体积。还有人称其为“金瓜”,因为它的色泽金黄且具药用价值。在泛滥的时期,南瓜甚至被用作治疗烟瘾的药物。
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多条,但以广东、福建、浙江为最早。最初人们误以为南瓜来自日本,所以称之为“倭瓜”。因为日本在中国之东,也有人称之为“东瓜”。甚至有人误以为它产自朝鲜半岛,称之为“高丽瓜”。而日本人则以为南瓜来自中国,称它为“唐茄子”。到了中后期,南方南瓜沿着大运河向北移栽,特别是山东,成了北方南瓜种植的重要地区,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个瓜应该是从南方来的,“南瓜”的称呼也开始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