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的姻缘挣我的钱,八字算命产业“点化”了
探访现代算命产业链:从街头到新媒体,年轻人的信任如何被收割?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从抖音到微博,从街头巷尾到企业化运营,算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它已经从传统的“单打独斗”演变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涉及星座分析、塔罗牌、八字算命等多个领域。在这个看似充满神秘与魅力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记者深入调查后介绍了这一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从“街头算命”到“新媒体算命”,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流量成为新的金矿。那些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星座、塔罗牌师,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富豪。他们以“星座运势”、“塔罗牌预测”等为载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吸引粉丝关注,将传统算命文化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算命文化的产业化。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有钱赚。一名坐拥十万粉丝的塔罗牌师透露,资本的介入让算命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实际上,算命的门槛并不高,一些塔罗牌师甚至只需自学半个月就能在朋友圈“上岗”。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结合个人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个人运势”等情况,轻松实现快速赚钱。
与传统算命主要面向老年人不同,现代算命企业主要面向年轻人的兴趣点和困惑。年轻人对未知的好奇、对命运的渴望了解,使得他们成为这一行业的主要目标群体。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显示,关于命理学的应用程序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以“测测星座”为例,其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16至23岁之间。占星师们透露,疫情前咨询者多为30岁左右的女性,疫情后学生群体激增。新型算命方式往往打着“文化”“科学”的幌子,迷惑了众多年轻人。
除了通过新媒体吸引流量外,算命师还擅长利用心理学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他们通过模棱两可的描述让人对号入座,实则这段描述适用于很多人。心理学家指出,这是一种心理诱导的手法,旨在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并引导他们付费咨询。年轻人正值拼搏奋斗的人生阶段,长期沉迷网络算命不仅会错过个人成长机会,也会成为时代的损失。因此专家提醒年轻人要警惕网络算命的陷阱理性看待命运与人生机遇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当了“韭菜”。相反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