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位于谁 为何将皇位归还李氏
早在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拥戴之下,武则天正式称帝,以“圣神皇帝”之尊号震天下。她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立为皇位的继承人,而原本的皇太子李旦则降为皇孙。尽管武则天曾有过废李立武的想法,最终她还是选择将天下归还李氏。这背后的原因,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以及武则天的内心抉择密切相关。
狄仁杰的劝说,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走心。他在史书如《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中的进言,都强调了母子情深这一核心要素。在武则天的决策过程中,狄仁杰的话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曾考虑让武三思作为太子。当武则天询问宰相们的意见时,众臣无人敢言。在这关键时刻,狄仁杰挺身而出,他的理由深入民心,更是触动了武则天的内心。他提到,当匈奴犯边时,武三思在市集招募勇士,却逾月不及千人。而庐陵王李显被废后,却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大量勇士。这背后的原因,无疑是李氏在民间的威望和支持。狄仁杰进一步强调,母子关系与姑侄关系相比,更为亲近。如果武则天立庐陵王为继承人,那么她可以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而若立武三思,则未曾有侄为天子而姑入庙的先例。
狄仁杰的话语不仅从道义上站住了脚,更从情感上打动了武则天。他巧妙地运用了母子关系的天然亲近感,来打动武则天的内心。虽然武则天最初可能对此有所反感,但最终被狄仁杰的言辞打动,决定归还李氏天下。
《资治通鉴》也记载了狄仁杰的这番劝说。他的话语不仅站在了天意和民意的一边,更深深打动了武则天的内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母子关系的强调,这也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武则天最终不能不被这种天然的亲近感所感动,因此决定恢复唐嗣。
狄仁杰的劝说和武则天的内心抉择,共同促成了天下归还李氏的决定。母子情深,不仅是一种血缘的纽带,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感联系。狄仁杰巧妙运用这一点,成功说服了武则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的传承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