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同道堂简介
故宫之宝:同道堂的历史与意义
深藏在这座古老皇宫深处的同道堂,是咸福宫的后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并一直沿用到今日。其名字“同道堂”寓意志同道合之地。
走进这座殿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华丽的建筑美学:黄色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梁枋上饰以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有槅扇门、帘架,左右两侧则是槛墙、支摘窗。室内前后檐柱间均安装落地罩,罩内有木炕,地面铺成方砖,顶棚为白纸糊制。
而关于同道堂的使用历史更是充满故事。据朱家溍先生在《咸福宫的使用》一文中的考证,同道堂在乾隆时期曾是皇帝的起居所,并辟有书房,收藏古琴、古画。东次间的“译经粹室”和西尽间的“克敬居”都是咸丰帝御笔题匾。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前夕,咸丰帝在此传膳并决定赴避暑山庄。同道堂在晚清时期还曾作为皮衣库使用。如今,这里陈列着宫廷生活的原状,让人一窥昔日皇家的风采。
更为神秘的,是那颗与同道堂息息相关的“同道堂”玺。咸丰帝在临终前,除了将“御赏”玺赐给慈安太后外,还将“同道堂”玺赐予其子载淳。这两颗印章代表了咸丰帝对辅政大臣的牵制策略。辅政大臣所发布的命令,必须加盖这两颗印章才能生效。这样独特的权力平衡机制在历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这座同道堂,不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那些皇家的兴衰与变迁。如今,它静静地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细细品味。
如今,殿东西耳房各三间,卷棚硬山顶,前隔有小院。同道堂与咸福宫、东西配殿围合成一个狭长的小庭院,庭院东南有一座井亭。堂前台阶两侧各摆放着汉白玉石台座,香炉、神兽等物品也摆放于此。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韵味与皇家的尊贵。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亲自前往故宫一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