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大型制玉作坊遗址
玉之良渚:浙江德清揭示古老制玉秘境
良渚文化,源远流长,而玉器则是其标志性的独特艺术瑰宝。在浙江省德清县,一场考古的奇迹正在逐渐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近日,考古工作者在中初鸣遗址发现了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制玉作坊遗址,为我们揭示了良渚玉器工艺的精湛与繁荣。
中初鸣遗址坐落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位于举世闻名的良渚古城东北方向。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博物馆共同确认了这一遗址的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繁荣景象,展现出一幅制玉工艺的辉煌画卷。
保安桥遗址点是中初鸣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考古人员发掘了大量的玉料、玉器成品、半成品以及残件。这些玉器材质主要为蛇纹石,上面留下了古人片切割或线切割的精湛加工痕迹。还发现了砺石、磨石、燧石、玉髓等制玉工具,展现了良渚先民制玉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初鸣遗址不仅是良渚文化时期制玉作坊的聚集地,更是一处人类活动的生动写照。在这里,考古队员们发现了房屋和墓葬的遗迹。良渚先民生前在土台上建屋居住,死后也安葬在房屋周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座土台遗址群属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已有4500-4800年的历史。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和玉矿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初鸣遗址的考古发现也纳入了国家文物局的重大专项课题,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提供了宝贵资料。
每一件玉器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在德清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良渚文化的玉器工艺达到了巅峰,展现出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中初鸣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良渚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更多关于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古代文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