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湿地保护率3年提升3倍
中新网呼伦贝尔3月13日电(记者 张玮)今日,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三年来,大兴安岭林区湿地保护率显著提升了三倍。这是怎样一项充满绿色希望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一直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北疆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无尽的魅力。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三年里,大兴安岭的生态屏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分级体系,林区湿地保护率从2016年的17.07%提升至令人瞩目的52.5%。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无数林业工作者默默耕耘和付出的结果。
除了湿地的保护工作,大兴安岭林区还大力提升了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在过去的三年间,当日灭火率提高了21%,单位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69%。林区还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共鉴定了76项科技成果,储备了106项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如院士工作站、国家生态定位观测站等也相继建立。
陈佰山书记还介绍了大兴安岭在造林绿化方面的努力。三年来,大兴安岭积极提升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和种苗培育的质量,加快了“一片林”“一张图”“一个数据库”的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多项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得到了全面遏制。重点区域的涉林案件也呈现断崖式下降的趋势,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片绿色的土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生机。大兴安岭林区的保护工作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使命。未来,我们期待这片土地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生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