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有袋类动物沃氏鼠齿兽:能捕食小恐龙
史前巨兽来袭:鼠齿兽Didelphodon vorax介绍
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多样性与威力并存。近日,Burke博物馆与大学古生物学家联手揭示了一种名为鼠齿兽Didelphodon vorax的早期有袋类动物。这种史前巨兽曾与凶猛的恐龙共存,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的咬力,足以令现代鬣狗和剑齿虎都退避三舍。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重新定义了有袋类动物的起源。过去理论普遍认为有袋类起源于南美洲,但鼠齿兽的解剖学特征显示其起源于北美,时间比原先想象的要早得多。这一发现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Greg Wilson博士,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伯克博物馆辅助策展人和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副教授,深情地描述了鼠齿兽:“这种獾般的哺乳动物并非畏缩在恐龙阴影下的小东西,而是白垩纪晚期的恐怖食肉动物,其强大的咬力甚至能让一些恐龙都感到畏惧。”
这一重大发现源于对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地狱溪6900-6660万年前的四具化石的研究。这些化石包括了几乎完整的头骨、部分吻部和上颚骨等关键部位。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鼠齿兽与其近亲——现存的弗吉尼亚负鼠体型相近,是当时最大的后兽亚纲之一。
不仅如此,鼠齿兽的犬齿结构类似于现存的猫科动物和鬣狗,表明其具备咬穿骨头的能力。结合强大的下颌和肌肉,显示它在食物链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既能作为捕食者猎杀猎物,又能作为清道夫啃食尸体。
研究团队中的生物研究技术员Abby Vander Linden通过CT扫描和咬力测量,发现按体重比例计算,鼠齿兽拥有地球上出现过的哺乳动物中最强的咬力。这一发现震惊了学界。
除了强大的咬力,鼠齿兽的牙齿结构和头骨形状也揭示了其杂食习性。合作研究者Jonathan Calede博士发现鼠齿兽可能进食多种脊椎动物、植物和硬壳无脊椎动物,但较少食用昆虫、蜘蛛和环节动物。通过对牙齿上的微小凹坑和划痕的研究,Calede博士得以揭示鼠齿兽的饮食习惯。
这些前所未有的化石保存的头骨特征,为我们揭示了鼠齿兽的更多生物学信息。作为史前巨兽的代表,鼠齿兽的强悍与适应力让我们对史前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研究的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生物的认识,也为理解哺乳动物进化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