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之时,30万沐家军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人物 2025-05-12 09:1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今天,风趣网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历史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一场命运的巨变在南京城上演。皇太子在完成陕西视察后,因病离世,留下了悲痛与混乱。朱标,作为嫡长子和大明帝国最优秀的接班人,他的离世让众人惋惜不已。面对重新选择接班人的困境,64岁的朱元璋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朱标的嫡长子——年仅15岁的朱允炆。朱允炆登基之初,便面临着燕王朱棣的“靖难”之难。

朱元璋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大案,将开国功臣几乎清除殆尽。燕王朱棣,与蒙古接壤,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而朱允炆这边,除了自己年轻稚嫩,尚无大将可用。当人们关注于朱棣与朱允炆的对抗时,却往往忽略了朱允炆手中的一张王牌——驻守云南的沐家军。

沐家军的第一代领袖沐英,曾是朱元璋的义子,与朱标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朱标英年早逝时,沐英得知消息后也悲伤不已。更令人痛心的是,沐英及其长子沐春相继去世,让朱元璋倍感悲痛。当沐晟接班时,与朱允炆的关系虽然有着父辈的基础,但在君臣有别的封建礼教下,他们之间的关联更像是一种君臣关系而非家族亲情。

沐晟接班与朱允炆登基同年发生,双方威望尚未确立。在这种情况下,让沐晟率大军勤王确实存在困难。背后可能的“小人捅刀”也让沐家军无法轻易行动。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前期朱允炆一直占据优势,因此并未急需沐家军的支援。等到建文帝兵败之时,沐家军已经来不及支援了。

对于沐家第三代沐晟来说,南京城的皇位更迭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只要皇帝让沐家守云南,皇位上只要是老朱家的人即可。毕竟那时的沐家已经不再是沐英的时代,手足之情已经淡化,剩下的只是君臣之义。建文帝的自信以及他对四叔的判断,导致他并未下诏让沐家军勤王。朱棣敢起兵是因为他是老朱家的人,而沐家军则因未奉圣旨起兵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当朱标的儿子告急时,沐英的儿子未能救援并非单纯的不愿或不能,更多的是不敢。观望是沐家在那种情况下的最明智选择。毕竟,一旦站错队,无论是支持建文帝还是燕王,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建文帝给了他们观望的机会。这场历史的大戏,充满了曲折与无奈,让人感叹不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