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搞笑绰号:北宋宰相被称浪子&rd
历史人物 2025-04-30 06:3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古代,总有一些官员的形象令人啼笑皆非。这些官员要么懒散成性,要么失职无能,要么只顾享乐不顾民忧。他们像一面面镜子,映射出官场的种种乱象,让百姓们摇头叹息,甚至戏谑地为他们起了绰号。
有个叫裴颜祺的翰林学士,每天总是迟到。当太阳升起,阳光照射到甬道第五块砖时,他还未现身。等到阳光照到第八块砖时,他才姗姗来迟。于是,人们戏称他为“八砖学士”,这位学士的懒散可见一斑。
还有一位宰相王圭,在位十六年却无所建树。每次上朝,只说“取圣旨”,回到府邸后则称“已得圣旨”。他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让百姓们失望透顶,因此被讥讽为“三旨相公”。
更有那位行为放荡的宰相,自号“李流子”。他身居高位却不理政事,沉迷于享乐,自称理想是“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于是,百姓们给他取了个绰号——“浪子宰相”。
奸臣严嵩因善于写祭神的文书而得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青词宰相”。他权倾朝野达二十余年,家财丰厚。可惜最后机关算尽,严嵩被抄家,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明代末期,皇帝朱由崧在清军大举进攻的危难关头,竟以玩虾蟆为乐,被称为“虾蟆天子”。而当时的大学士马士英,每天以斗蟋蟀为乐,被人们戏称为“蟋蟀相公”。
这些官员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叹:好官名垂青史,被后人缅怀;昏官遗臭万年,成为百姓的笑柄!他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做主,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有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与赞誉。
上一篇:琼a是哪里的车牌号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