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寒杨柳面
历史人物 2025-04-27 17:0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春风不寒杨柳面”实际上是对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误记。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诗的完整韵味。
古诗之中,一幅静谧而悠然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诗人将小船系靠在古木的树荫之下,手持藜杖,悠然过桥东。那如画的景象中,又融入了细腻的感官体验——那沾衣欲湿的杏花雨,轻轻柔柔地拂过面庞的杨柳风,仿佛将春日的气息、氛围和生机都融入了其中。
后两句诗中的“杏花雨”与“杨柳风”,宛如一幅春日的细腻画卷。那柔和的春雨和温暖的春风,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吹面不寒”一句,更是以触觉表现了春风的和煦温暖,与“杨柳风”相呼应,仿佛春风中蕴含着催生杨柳生机的神奇力量。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的拟人化描述“杖藜扶我”,将藜杖比作一位同行者,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如“沾衣欲湿”来描绘春雨的细腻状态,“吹面不寒”则强化了春风轻柔温暖的触感。
在文化内涵上,“杏花雨”和“杨柳风”都承载着浓厚的春天气息。其中,“杏花雨”指的是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伴随的微雨,“杨柳风”则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春风,二者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春日游赏的微妙感受,成为一首传诵千年的经典之作。无论是那古木的树荫、手持藜杖的诗人,还是那杏花雨和杨柳风,都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天的氛围中,感受那温暖、舒适、生机勃勃的春天。
上一篇:春天作文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