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李渊能摆平天下却不能搞定自己的儿子
李渊在建立大唐王朝后,全面继承了前朝的制度精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为王朝的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生机勃勃的盛世已初现端倪。
正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常常面临家庭纷争,唐高祖李渊也未能幸免。在他运筹帷幄,平定四方之际,他的几个儿子却在宫廷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大唐王朝如同旭日,光芒万丈,但在其统治集团内部,却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裴寂和刘文静,这两位太原起兵时的功臣,在朝廷中形成了两大势力。裴寂深受李渊的宠信,而刘文静则是秦王世民的心腹。刘文静自恃才略功勋卓越,却屈居裴寂之下,心生不满。最终,李渊为了维护宫廷权力平衡,不得不借故杀掉刘文静,这一举动在朝廷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虽然身为次子,无法继承皇位,但他的功业超过太子,自然心生不甘。而太子李建成也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在这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各自拥有强大的集团支持。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曾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敌军联军,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的文武大权,封其为天策上将,并允许其在洛阳开府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迅速集结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如房玄龄、候君集、柴绍、罗士信、程咬金、尉迟敬德等。而太子集团也有如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才。
看到两个儿子斗得不可开交,李渊十分焦虑。他甚至一度想把东都洛阳送给李世民以平息这场兄弟之间的储君之争。但冷静思考后,他认为把李世民放到洛阳无异于分裂国家。他不得不一方面安抚李世民,另一方面稳定太子李建成,努力维护大唐王朝的团结与稳定。
中国历史
- 为何说李渊能摆平天下却不能搞定自己的儿子
- 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后,他手下的五大主将有怎样
- 为什么雍正要兄弟改名 避讳是从康熙开始的
- 惇怡皇贵妃一生无子,为何还成了人生赢家?
- 傅干投靠曹操后是何地位?担任什么官职
- 阿拉伯人为什么会喜欢穿洁白无瑕的长袍-
- 奇葩婚俗习惯:兄妹之间可通婚 父女之间不影响
- 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明清十大奇案之麻城案:两个完全相反版本
- 李世民干的这件事没被记入史册,简直丧心
- 司马懿一家都那么聪明 后代为何会选择一个傻子
- 太后下嫁摄政王是出于自愿还是另有隐情?
- 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姬?真的是因为争风吃醋吗
- 苏绿筠是什么人?死后有皇后作为
- 从诗词中探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两段凄苦的爱
- 古代,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