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构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 赵构真的

历史人物 2025-04-01 15:5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我是奇秘网的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关于宋高宗赵构的故事。

说到赵构,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负面的词语,比如“昏庸、软弱、求和、逃跑”等。确实,赵构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并不全是积极的。尽管他建立了王朝,让赵山延续了153年,但对于他的评价,历史上大多是毁誉参半。特别是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更是被扣上了“昏君、庸君”的帽子。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宋史·高宗本纪》,会发现赵构最初的形象并非如此。他从小便广泛诵读书籍,因其记忆力好,学问渊博。而且,他天生神力,能够拉开重达一石五斗的弓,接近两百斤,可谓能文能武。这一点在当时皇室兄弟中是非常突出的。

绍兴十一年,赵构解除了岳飞等大将的兵权,坚决向金表示议和的决心。他与金签定了屈辱的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朝对他在江南地区统治权的承认。和议签定后,他按金朝的规定行事,实际上成了终身宰相。尽管他日益猜忌秦桧,却依然纵容其专权跋扈,并对主张抗金的臣僚进行排斥和打击。甚至在秦桧死后,赵构仍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了纳贡银绢外,还送出大量的礼物给金统治者。只要金朝统治者有所需求,他就会立即下令搜访送去。

那么,为什么赵构在称帝前后的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如果说赵构在康王时期是勇者无畏,那么在高宗时期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恐惧、逃跑以及提防。这种性格的演变离不开他前后的遭际。这不仅影响了他和孝宗两朝的施政方针,更影响了南宋的健康发展。

清初大思想家在《宋论》中评论赵构:“非不知信也,非不知任也,非不知赏也。”他畏惧女真(指金朝),甚至不惜屈膝求和,完全失去了一个君主的威严和骨气。这种表现让人无法想象他是一个有生气的人。赵构的经历和决策,无疑对南宋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