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红薯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口感不好 没人
玉米、红薯以及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因其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等特点,常被人们称为“美洲之宝”。在穿越小说的盛行之下,这些作物常常成为有志之士助力古代王朝发展的首选。他们带着现代的知识,穿越至大明甚至大宋的时代,首要任务就是推广这些高产作物以增加人口,随后便是设法炼钢。
粮食与钢铁,这两者仿佛成了穿越小说中改变朝代的两大基石。在大旱灾时期,推广玉米和红薯更是成为解决粮食问题、化解农民起义的关键手段,为濒临灭亡的王朝带来一线生机。
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玉米和红薯在晚明时期已经广泛种植于各地。例如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布政使司都已经普遍种植这些作物。玉米和红薯的推广种植时间也被详细记录在《中国史稿地图集》中,两者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小说《金瓶梅》中,更是详细描述了“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制作方法,可见当时玉米的食用方法已经为北方人所熟知。这进一步证实了玉米和红薯在明朝晚期已经在中国大力推广。
有识之士如徐光启,更是为推广红薯种植而列出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虽然玉米和红薯至迟在隆庆、万历年间便已进入中国,但它们未能拯救大明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存在一些食用后的不良反应,导致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崇祯年间全球进入小冰期,使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玉米和红薯变得十分困难。
尽管如此,玉米和红薯的推广仍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这些高产作物的传入和种植,也反映了中国农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对于玉米和红薯在明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识。
中国历史
- 玉米和红薯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口感不好 没人
- 古代青楼的是是非非:看历代青楼女子角色演变
- 古代皇帝都不长寿 是女人太多还是有其他原因?
- 杜让能:晚唐大臣、宰相,禁军攻打李茂贞兵败
- 花天酒地的中山靖王刘胜,实际上是个怎样的人
- 明朝真的是一个无明君,无名臣,无大将的三无王朝
-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实力那么弱 蜀汉是怎么坚持近
- 震惊:一代大儒朱熹竟然纳尼为妾究竟是真是假
- 古代结婚为何要喝交杯酒 竟藏大秘密
- 高士林:北宋最幸福的国舅,最后得以善终
- 道光皇帝与后妈孝和睿皇太后的私情
- 乾隆妃子无数却对她念念不忘 51年竟祭拜17次
- 名门望族出身的林平之到底应不应该练辟邪剑谱
- 三国时期诸葛亮病逝后,有哪些人前去奔丧了 ?
- 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 同时也加速了明朝
- 萧皇后曾被多位帝王看上,为何却一生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