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学的赞助费:考生可交钱进入国子监
《明清记事》第二十一回所描述的陈监生事迹颇具深意。陈监生,号称两淮,乃是陈参政的公子,其故事引人入胜。
在古代的杭州,丝绸业繁荣,绸绢商的公子丁二官儿,为了减税,不惜花费十两银子宴请船主陈监生,请求他帮忙载货。陈监生的身份非同小可,他是国子监的监生,相当于现代的北大清华的优等生。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进入国子监念书有四条途径:部分会试落榜的举人、各州县推荐的特殊人才、出身贵族的和官二代,以及支付赞助费的富二代。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退,财政匮乏。为了弥补国库空虚,开始公开售卖招生指标。不论军民子弟,只要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并缴纳相应的赞助费,即可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赞助费用根据身份和等级有所不同,从160两到350两不等。这一举措使得国子监的学生队伍迅速扩大,从最初的几百人猛增至上万人。
明朝倒卖招生指标的始作俑者是某位皇帝。当其大哥在御驾亲征中被蒙古人生擒后,他成了“代理皇帝”。边境战事激烈,国库空虚,他采纳下属的建议,利用朱家资源丰富,售卖招生指标以补充国库。一旦国库空虚、士兵缺粮少饷或州县遭遇水旱虫灾,这一做法便被沿袭下来。这一政策使得全国广大秀才和群众积极认捐,赞助生队伍日益壮大。
这一现象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国子监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分配工作,只能边待业边继续学业。有的学生在国子监攻读硕博长达十年,青丝熬成白发,报国热情也在漫长等待中冷却。这些曾经满怀壮志的青年,最终心灰意冷,对朝廷失去信心。
这个故事既反映了古代教育的腐败和黑暗面,也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残酷。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力、金钱和利益如何影响教育公平,以及这种不公正带来的严重后果。陈监生的故事是明清社会的一个缩影,引人深思。
中国历史
- 明朝大学的赞助费:考生可交钱进入国子监
- 惊悚万分:顺治帝福临的棺材竟烧出五彩光
- 纪晓岚是个交际花?
- 面对马超都丝毫不惧 许褚为什么见到赵云就跑
- 极力谏言却不被主公采纳,田丰最终结局如何?
- 在曹叡还在世的时候 司马懿为什么对曹叡如此惧
- 武则天四位男宠哪个男宠死于马上风
- 你肯定想不到 古代帝王的那些独特癖好!
- 王延禀:闽王王审知的养子,叛变失败后被生擒
- 东汉大龄丑女的爱情逆袭:成功嫁给国民老
- 宇文邕和元清锁 《兰陵王妃》宇文邕喜欢元清锁
- 此女15岁入宫,27岁就当上皇后
- 民间神灵城隍爷:水鬼升城隍的传说介绍
- 三国时期蜀汉的两位兴业将军分别是谁?最后是
- 他想凭一身武艺打遍天下无敌手脑子却少根筋
- 道光会给嫔妃们降级,那么乌雅氏如何成为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