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归降曹操的谋士 为何他们命运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 2025-03-31 06:40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争与避:许攸与贾诩的抉择

公元200年,许攸因不满某势力的刚愎自用,投奔了曹操。曹操听闻许攸来降,兴奋得鞋都来不及穿就出去迎接,可见曹操对许攸的重视。

在战争中,许攸凭借过人的智谋,为曹操提供了关键的军事情报,助力曹操在劣势兵力下取得胜利。之后,他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下了赫赫战功。曹操对许攸极为器重,不仅常与他商议军情,还与他把酒言欢,共绘鸿图。

许攸因屡献妙计,逐渐居功自傲。他常常对曹操及其将士们口无遮拦,甚至在接触中直呼曹操小名。尽管曹操表面上不以为意,但内心却颇为不悦。

一次,许攸在邺城东门偶遇曹操的爱将。他环顾四周,傲慢地宣称:“没有我,你们怎能在此门自由出入?”这话引起了许褚的愤怒。许攸自恃功高,对许褚及将士们的愤怒置之不理,甚至厉声辱骂。许褚忍无可忍,拔剑将许攸斩杀。

相比之下,同样是投降于曹操的谋士贾诩,却有不同的处世之道。他在曹操麾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贾诩对这些功绩避而不谈,认为都是将士们的功劳。

贾诩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因此平时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往,其子女婚嫁也不攀附权贵。他的淡泊名利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戴。

公元217年,曹操考虑立继承人时,曹丕求计于贾诩。贾诩建议曹丕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努力提升自己。

在立嗣一事上,贾诩有意举荐曹丕,但他巧妙地回避了曹操的怀疑。他用袁绍和刘表的例子,提醒曹操立谁为王关系到势力的兴亡。贾诩的审时度势、谨慎回应,既达到了目的,又没有触犯曹操。

同为谋士,许攸喜欢“争”,最终引来公愤,性命不保;而贾诩善于“避”,与世无争,既助曹操谋得天下,又为自己谋得利益。这两位谋士的不同选择,展示了“争”与“避”的智慧与后果。

上一篇:百年前公益组织:赈济灾民开办平民学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