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刘禅是个什么
介绍蜀汉后主刘禅: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
蜀汉后主刘禅,又称怀帝或阿斗,是蜀汉时期的君主。关于他的评价,历史上有诸多争议。“扶不起的阿斗”这一说法似乎将刘禅钉在了耻辱柱上。近年来有许多人为他翻案,认为他并非人们口中的草包,而是表现出一种大智若愚的特质。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完整经过。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大举伐蜀。虽然挡住了钟会的大军,但邓艾却从小道直奔成都城下。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刘禅选择了不战而降。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立即被带到洛阳,而是因钟会之乱而暂时留在了当地。
当刘禅一家前往洛阳时,司马昭的宴席上的故事发生了。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很多人认为刘禅的回答没心没肺,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大智若愚之举。那么,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司马昭是否真的猜忌刘禅,以及刘禅的回答是否出于自保的考虑。与刘禅的其他亡国之君的遭遇相比,如吴后主孙皓,他的遭遇并没有因为直言而遭受迫害。在魏晋时代,给予亡国之君体面的生活是一种共识。我们可以推测刘禅的回答可能是出于自保的目的,而非真正的愚蠢。
陈寿作为蜀汉大臣和史官的评价也非常重要。他认为刘禅是一个智商较低、没有能力和主见的人,被贤臣辅佐就能成为合格的君主,被奸臣迷惑则成为昏庸之君。我们可以认为刘禅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臣子的影响。他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成为守成之君,而在后期因乱政而昏庸。至于他是否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证据来证实。但无论如何,他的纯真无邪和对生活的热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刘禅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更多历史背景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中国历史
- 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刘禅是个什么
- 唐玄宗的肱股之臣,张说的最后结局如何?
- 屈突通曾阻止李渊进攻长安,为何还能成为凌烟
- 韩国夫人是什么出身来历?她为什么会被称为韩
- 慈禧一生飞扬跋扈 为何一说大清门就灰头土脸
- 汉武帝刘彻70岁生子后为何要杀死孩子母亲
- 齐映:唐朝时期宰相、山水画家,不睦于左仆射
- 包衣出身却成为妃子,恭嫔的一生有多传奇?
- 董鄂妃是怎样的人?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 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 历史上诸葛亮军事水平如
- 马超看不起名声显赫的张飞?背后什么原因?
- 受惊吓流产致死的皇后是谁?
- 西游记中妖怪抓到唐僧为何总是不吃-
- 太监也有欲望他们排解寂寞有四种方法
- 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到向宠将军 此人后期为何没有
- 史上唯一被裸刑的皇后:竟还遭受众人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