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的朝代:有能力考上状元 没颜值一样落榜
历史人物 2025-03-31 03:52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适逢高考之际,人们戏称这场考试为“无需看脸的竞争”。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却将外貌作为选取状元的重要标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在明朝的开国时期,由于开国皇帝的相貌丑陋,他下定决心要将状元打造成为帝国的形象代言人,以彰显王朝的面子。在洪武四年的第一次殿试中,原本拟选为状元的郭翀因貌丑而被降为榜眼,而长相英俊的吴宗伯则被提拔为状元,这让当时的考生们大感震惊。
自古以来,状元都是因才学而登顶的,从未有过以貌取人的先例。朱元璋却拿出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决心,让状元们用英俊的相貌来成为帝国的脸面。他坚信,状元的相貌代表着王朝的形象,因此必须严格把关。
明朝的皇帝们在钦点状元时,都会先进行颜值测试。明首辅大臣朱国桢曾说:“凡鼎甲,圣上多密访而后定。”才学可以通过考试来测量,而皇上密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观察考生的相貌。
在这个朝代,不仅当政者重视状元的相貌,平民老百姓也是如此。在通俗小说中,状元的形象都是被描述为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女性化的特征。
例如,在《龙凤配再生缘》中的武状元皇甫少华,被描述为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而一些小说中的钟馗和便是因为容貌丑陋而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状元之位。这一时期的民众对于状元的相貌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要求,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个朝代的特殊现象展示了人们对于相貌与才华的双重追求。虽然以貌取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适用,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才选拔制度的独特视角。
上一篇:扃:夏朝第十二任帝王,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历史
- 看脸的朝代:有能力考上状元 没颜值一样落榜
- 扃:夏朝第十二任帝王,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 不幸嫁给昏君的女子:沈婺华最后什么结局?
- 此女临终前给朱温留下四个字 预言了他的结局
- 朱元璋死后陪葬的宫女和妃嫔达到58人 她们死后
- 努尔哈赤最爱哪个人?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爱吗
- 人皇伏羲和女娲大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 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反对杀岳飞而被流放
- 康熙身边最珍视的女人为何可以一生不洗澡
- 莽古济是什么结局?她为什么会被凌迟
- 将所生孩子全喂鳄鱼:非洲一部落妇女之举
- 赵匡胤连开国功臣都没有下手 赵匡胤为什么狠心
- 跟曹植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女人究竟是谁?
- 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是什么出身-竟和姐姐同时封嫔
- 孙桓是什么人?歼灭关羽五千兵马,挡住刘备数
- 孙新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