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悔恨一生的错误:北伐兴汉差一点就成功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堪称古今中外战略典范之一。若非遭遇荆州失守和关公败亡的挫折,他的计划几乎可说是完美无缺。随着时势变迁,战略思想亦需调整。我认为,诸葛亮的失误并非在于后继无人,而是他在死后依然执着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一意孤行的做法,他过于依赖军事力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点,他无法像某些历史上的智者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
鲁肃曾对孙权说过:“如今的情况就像昔日的项羽,将军如何能期望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主呢?我私下认为,汉室已经无法复兴,曹操也不能一下子就被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稳固江东,以观天下变化。”这段话是提醒孙权,时势已变,要调整战略。鲁肃的见解,无疑对蜀国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曾言:“你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行侵犯,理应受到惩罚。如若愿意改过自新,应尽早回去各自守住边界,以成鼎足之势,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番话实际上是对蜀国的忠告,对诸葛亮而言也大有裨益。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已无法听取这些意见了。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拥有荆、益二州为根基,一旦天下有变,便可出兵定天下。但现实是荆州已失,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恐怕不是合适之时。司马懿的自我保护策略,其实蕴含了深刻的兵法智慧:“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然而诸葛亮却急于北伐,未能把握时机。他心中忧虑的是在自己离世后,蜀国是否能有人才继续与中原抗衡。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如果他能够放宽心态、保养身体、耐心等待机会或者向南拓展疆界而非急于北伐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毕竟诸葛亮的才智非同小可只是他对自己的追求太过执着了而已。
中国历史
- 诸葛亮悔恨一生的错误:北伐兴汉差一点就成功
- 慈禧年轻时期就开始守寡 慈禧时如何消遣寂寞的
- 刘邦斩白蛇得天下 白蛇化王莽而乱汉
- 乾隆死后还留下50多位妃子 嘉庆又是如何对待这
- 清朝皇帝吃饭为何颇多限制:不许多吃爱吃的菜
- 荆州对蜀国有多重要?庞统为何会觉得是累赘?
- 贺双卿: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却因错误的婚
- 揭晓 西游记中沙僧担子里挑的是什么?
- 之大清皇朝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亡的
- 沈光简介:隋朝将领,为隋炀帝报仇而被司马德
- 北宋历史的奇耻大辱 皇帝尸身竟然被熬成灯油
- 纪晓岚为什么不救和珅 纪晓岚是救不了还是不能
- 独孤伽罗有多厉害?杨坚皇后独孤伽罗的传奇一
- 宁国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女,她为何被朱棣
- 为何关羽看不起黄忠?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黄忠
- 魏定国在梁山的是什么排名?两度击败五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