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神秘刻道

历史人物 2025-03-21 01:3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刻道——一种施秉苗族独特的酒歌艺术

被称为刻木或开亲歌,这种艺术形式在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流传甚广。在这里,苗民们将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刻在了圆形竹木之上,持棒而歌,传承至今。

苗族是一个歌舞之乡,婚嫁之中有开亲歌的对唱习俗。如果答不出对方的歌声,就要被罚酒。这些歌曲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巧妙地刻在如笛子大小的歌棒上。每一根歌棒,都记载着数万行的歌词,线条简洁,符号清晰。歌师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处开始唱起,外人却难以明白其奥妙。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的说法。

杨柳塘镇,位于施秉县城东北17公里处,这里绿树成荫,翠竹丛生。寨前是宽阔的田坝,寨脚有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汩汩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居住在此的苗族人民被称为高坡苗,他们是众多苗族中的一支。

苗族刻道,是一种五言体组诗的形式,它描绘了苗族古老的婚姻习俗。刻木符号简洁明了,产生于苗族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有人称其为苗族婚姻的史诗或活化石。它用酒歌的形式,记录了苗族婚姻的起源、发展以及进步。

这些诗歌语言通俗,充满口语化和生活气息,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展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酒歌的旋律低回,多重复,流传广泛,久唱不衰,是苗族酒歌的瑰宝。

刻道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共有27格,每格以简单的符号记录。它采用反复、对唱等形式,是中国境内苗族群体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

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苗族刻道,已经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将继续传承下去,让世人领略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真的是因为貂蝉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