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红得发紫”:以官服颜色隐喻官位升
历史人物 2025-03-20 02:4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颜色与人生显赫的隐喻:从“大红大紫”到“红得发紫”
人们常用“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来形容人生显赫如日中天。为何不用其他颜色,却偏爱红色和紫色呢?这与中国古代的颜色定义及官服制度息息相关。
在古代中国,颜色被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即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之色;间色则是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等由正色混合而成的色彩。这些颜色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社会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严格遵循,不可混用。比如,“红紫不以为亵服”,红色和紫色的布料不能用于家居便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紫色,虽然在古代被视为卑贱之色,但在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却偏爱紫色。《释名·释采帛》中提到:“紫,疵也,非正色,五疵瑕,以惑人者也。”但齐桓公的这种喜好导致全国上下皆以穿紫为荣,甚至出现了“五素不得一紫”的稀缺现象。齐桓公意识到这一现象后,及时改变自己的喜好,使境内不再盛行穿紫之风。
到了唐代,官服制度创立,颜色更是与官职等级紧密相连。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以此类推。这一制度使得颜色成为官职等级的标志,也为后世所沿用。“红得发紫”或“大红大紫”不仅是颜色的组合,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历史中不乏因颜色而引发的故事。如唐代官员傅游艺因擅长拍马屁而一年之间连升数级,由青而绿而朱而紫,被人称为“四时仕宦”。而著名诗人被贬官后,只有穿“青衫”的资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逐渐取代了“朱”,由“大红”到“大紫”,成为官位升迁的比喻。而“红得发紫”更是对显赫地位的生动描绘。这些词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地位与权力的深深渴望。
上一篇:三国枭雄刘备风流私生活一生换妻如换衣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历史
- 何谓红得发紫”:以官服颜色隐喻官位升
- 三国枭雄刘备风流私生活一生换妻如换衣
- 古人的力气难道真比现代人的大-动不动就举鼎
- 封建社会背景下,武则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 从贫苦草根逆袭成开国皇帝的人物:南朝武帝刘
- 娄昭君到底有多会生?生下的六个皇子,其中四
- 南宋时期著名的四位杨再兴分别是谁?
-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孙乾简介:待遇仅次于麋竺,
- 执掌后宫二十年,悫惠皇贵妃没有孩子为何能升
- 揭古代皇帝的催情食谱一夜可宠幸30多位嫔妃
- 汉惠帝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 刘盈的皇位最后为何
- 司马迁遭受宫刑侮辱为啥还选择活下去-
- 三国时曹操的名声到底有多臭-竟还连累了刘备
- 古代的娱乐圈:艺人的黄金时代
- 曹魏名将徐晃,历三任主公才病逝,演义中却被
- 三道菜吃法很残忍 最后一种慈禧还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