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约5000万人睡眠中曾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声的威胁与应对之道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一看似陌生的词汇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当人们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时,血氧饱和度会下降,睡眠结构也会受到干扰,这种病症便悄然而至。以下是关于该病症的综合信息整理:
一、现状与定义
在我国,约有5000万人在睡眠中曾遭遇呼吸暂停的困扰。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约90%的病例尚未被检测或主动就医。所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指每小时睡眠中发生≥5次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二、发生机制
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喉部肌肉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或完全阻塞,是其主要生理原因。肥胖、下颌短小后缩、扁桃体肥大、鼻咽部疾病等也是其危险因素。甚至,人类直立行走后,喉部结构受重力影响更易塌陷,这是进化带来的潜在弱点。
三、健康危害
短期内,夜间缺氧会引发频繁觉醒,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长期来看,持续缺氧可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夜间猝死。
四、应对措施
对于长期打鼾、白天嗜睡者,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以早期筛查。生活方式干预也很重要,比如减重、采用侧卧睡姿、避免饮酒和镇静药物。医疗手段则包括使用口腔矫正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如CPAP呼吸机)以及针对鼻咽部结构异常的手术矫正。
五、社会认知与挑战
因症状隐匿且公众认知不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动就诊率非常低。尽管国内已逐步建立呼吸睡眠专科中心,但覆盖范围仍有限。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提高公众意识、完善诊疗体系以及个体化干预是降低其危害的关键。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存在相关症状,如夜间打鼾、白天嗜睡等,建议尽早前往呼吸科或睡眠专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