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的根本宗旨,贯穿党的历史长河与现实实践之中,其深厚的内涵与实施的要求,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一、历史脉络与确立之旅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了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思想在1945年的党的七大会议上被正式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而在新的时代,2022年的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这一宗旨的重要性,并融入到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实践中。
二、核心内涵
1. 根本立场: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政治本色:与其他政党相区别,要求党员与群众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摒弃特权思想,根除脱离群众的危险,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3. 行动准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不仅要口头上的承诺,更要通过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政策始终回应群众的期盼。
三、实践要求详述
1. 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深入调研,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用实际行动温暖人心,汇聚民心。
2. 强化纪律保障: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把纪律教育作为维护宗旨的重要手段,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 传承精神力量:发扬张思德等楷模的奉献精神,践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激发全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
四、现实意义的彰显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宗旨在指导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党始终不变的历史担当。在军队建设中,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更是强化了官兵的宗旨意识,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初心体现,更是衡量党员干部忠诚可靠的核心标准。这一宗旨将继续为我们提供价值引领,激发我们前行的动力,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