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成功的冬奥会(世界公认最成功的三届冬奥
平昌冬奥会的举办象征着韩国经济的一次巨大飞跃。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而被迫推迟一年举办,但韩国和民众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这一全球盛事推向现实。伴随着冬奥会的筹备,一种声音在韩国国内响起,建议将举办权转交给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坚决回应,中国一贯反对利用体育赛事进行政治操弄,坚决维护自身举办赛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随着北京冬奥会一周年的到来,国际奥委会在官方网站上以头条位置刊文庆祝。文章热情洋溢地描述了北京作为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北京成功吸引了近3.5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壮举在冬奥会开幕式的狂欢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早在冬奥会开始前,中国就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一个新的冰雪运动胜地。到2021年初,中国已经拥有654个标准冰场和803个室内外滑雪场。预测显示,到2024-2025雪季,中国冬季旅游人数将突破5.2亿人,收入预计将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
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社会活力,也为其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提振。国际奥委会的文章指出,健康、休闲、社会和经济领域都因冬季运动而获益。对于居住在冬奥会赛场周边的人来说,赛事更是为他们创造了约8.1万个工作机会。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对北京的成就大加赞赏。他认为,北京冬奥会不仅在赛事举办上取得成功,更致力于为社会和经济带来机遇,这与《奥林匹克2020+5议程》的宗旨相契合。北京冬奥会使普通老百姓意识到冬季运动对他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北京冬奥组委采取措施减少赛事对环境的影响,如优先使用既有场馆、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应用新科技等,使冬季运动更加可持续。
在冬奥会之后的场馆再利用方面,国际奥委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人已经充分利用、享受到北京冬奥会场馆。例如,“冰立方”在开放第一天就吸引了超过3000名游客;“雪圈冲浪”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热门活动,成功将这一地标性建筑从钢铁厂转型为体育和文化交融的场所。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更是热闹非凡,这个雪季已经举办了约30项活动。
北京不断提高场馆的使用频率,鼓励全方位、长期的使用和升级各种设施,以达到扩容和提高品质的目的。当地积极推荐将闲置的厂房、仓库和商业建筑改造成冰雪运动场馆。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 2月3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