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如何?他的一生是什么

未解之谜 2025-05-31 21:1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雷鸣般响亮,那就是赵高。身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他的故事被代代相传,成为后世的焦点。

赵高,一个在正史上并未留下传记的人物,他的事迹仅在秦始皇、、等人的传记中略作提及。由于秦朝的年代久远,相关史料已经遗失,我们对赵高的了解如同雾里看花,不甚明了。

据现代史学家的考证,赵高出生于秦末的年代,与秦始皇年龄相仿,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超过三岁。他的出身并不显赫,推测其母为王族后裔,后流落到秦国,成为普通百姓。而关于他的父亲,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或许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秦国小吏。

尽管起点较低,但赵高的身世赋予了他独特的优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通晓秦国的法律。在书法方面,他更是造诣极高,堪称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这样的才华使得赵高被秦始皇看中,成为胡亥的法律和判案老师,足以证明他的优秀。

关于赵高的仕途升迁之路,我们却一无所知。关于他是否是宦官,历史上也存在争议。唯一确定的记载是,秦始皇曾任命赵高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但这个官职在不同朝代的职能有所不同,有的必须由宦官担任,有的则是由朝中的大臣掌管。关于中车府的具体职能,目前的史料也是寥寥无几。

有一种猜测是,赵高原本继承父亲的官吏之位,因才华出众而逐渐升至中车府令。但后来因犯法被判死刑。秦始皇惜才,赦免了他,将他的死刑改为阉刑。自此之后,赵高成为宦官,继续担任中车府令。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赵高原本就是一名宦官。但无论哪种情况,遭受阉刑后的赵高性格大变,对秦朝产生了报复心理,这也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我们对赵高的了解,从公元前210年开始变得清晰。这一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赵高作为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员随行。在秦始皇病重之际,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因为与扶苏不合,担心扶苏即位后对自己不利,所以扣下了让扶苏返回的诏书。后来秦始皇去世,丞相李斯等人害怕天下大乱,赵高便与李斯合谋拥立胡亥。他们假传诏书,逼扶苏自尽。

赵高的密谋虽然一开始只有少数人知道,但后来却天下皆知。他借着胡亥对自己的信任,掌握了生杀大权,在咸阳城内大肆屠杀反对者。不仅诛杀了大量秦国宗室和反对他的官员,连丞相李斯也被他陷害,最终含恨而死。

与此胡亥的穷奢极欲和滥用民力终于逼得底层百姓开始起义。赵高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他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引人深思。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历史人物。在公元前209年,陈胜的起义正式揭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当时,胡亥正在疯狂地清除异己,而咸阳城内,却并未积极应对汹涌的农民起义,反而继续内斗,官员被杀得如割韭菜。仅仅一年后,随着李斯的离世,赵高成为丞相,他在朝堂上的势力如日中天。

紧接着,赵高上演了一出残酷的权力游戏,铲除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甚至完全控制了胡亥。当胡亥专注于夺权之际,农民起义已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联军首领们已经攻入关中,兵临咸阳城下。

此时的赵高,并未积极组织抵抗,反而突然发动政变,铲除了胡亥。随后,他手持玉玺和皇帝信物,在大臣面前炫耀,企图自立为帝。虽然他的威势足以震慑满朝大臣,无人敢于反对,但也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

赵高终于意识到,即使他掌握了所有的权力,也终究难以获得真正的王位。于是,他选择了将玉玺交给秦国宗室成员,拥立子婴为新的秦王。子婴聪明机智,假意推脱有病,引诱赵高亲自来请。当赵高踏入子婴的地盘时,子婴手下的宦官韩谈瞬间出手,一刀结束了赵高的生命。

就这样,权倾朝野的赵高,以极其荒谬的方式结束了他荒诞的一生。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警示着那些对权力贪婪的人:权力的游戏终究是一场空,真正的王者之道是民心所向,而非一己之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