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机票退改签费用乱象 高于票价合理吗?
近期关于机票退改签费用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消费者普遍反映退改签费用过高,甚至超过机票价格,这究竟是否合理?还有消费者提前很早进行退改签,为何费用仍然很高?特价机票不退不改是否属于霸王条款?针对这些问题,中新德国网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关于退改签费用过高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表示在退改签过程中遇到过费用过高的情况。以某航空服务商提供的机票为例,退票费用高达机票价格的三倍以上。而在实际操盘中,各航空公司对退票费用的规定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资深评论员綦琦表示,虽然航空公司会在运输规定中明确公示退改签收费标准,但过高的退改签费用显然不合理,有可能是个别不法代理商为了牟利而故意提高费用。管理部门需要对此进行严格监管和处罚。
对于提前很早退改签费用仍然很高的问题,一些消费者反映即使提前很长时间进行退改,依然需要支付高额费用。綦琦认为,这有可能是代理商的虚假营销手段,以低票价吸引消费者,然后在退改签时收取高额费用。消费者希望根据提前退改的时间不同,收取的费用也有所不同,提前时间越长,收费应该越低。
关于特价机票不退不改的问题,这也是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霸王条款之一。例如,在携程德国网上预订的特价机票,显示“只退机建、燃油费”且“不支持产品更改”。江苏消保委的调查显示,很多特价机票都存在类似的规定。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认为,特价机票不退不改肯定属于霸王条款,企业需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规定。
针对以上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确定退改签收费标准时,应该考虑退改签时间与订票时间、退改签时间与登机时间等因素,以测算航空经营者可能存在的收益减少的损失。建议管理部门规范特价机票的范围,并制定相应的退改签规则。
机票退改签问题涉及消费者的权益和航空公司的经营策略。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也需要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标准,促进航空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票时仔细阅读相关条款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之中。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容忍那些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公平条款。这些不合理的规则,例如“特价机票不得退改签”,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和争议。在綦琦的观点中,机票销售通常采取差异化的销售策略,这是行业的一种常态。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确实应该清楚自己的权益和利益,并理性选择是否购买低价机票。在享受低价机票的旅客也需要接受与之相关的限制条件,这是合理的。这些条款和条件必须在公平和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应该保持警惕,明确自己的需求,并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消费者需要更多的行程变化,那么他们应该避免购买那些过于限制性的低价机票。航空公司和机票代理商也应该遵守行业规范,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提供合理的退改签政策和服务保障。在这个问题上,只有消费者、航空公司、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投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消费市场的公平、公正和良性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明确自己的权益和需求,谨慎选择机票产品和服务;对于航空公司和代理商来说,要遵守行业规范,尊重消费者权益,提供优质的退改签政策和服务保障;对于和社会而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旅游消费市场的公平、公正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