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哪三国(三国演义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演义有哪三国的故事,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也有人说曹操是宦官之后,还有人说孙权是吴国皇族后裔,不管怎怎么样,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么他们的儿子又是什么身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
- 2、
- 3、
- 4、
- 5、
- 6、
《三国演义》里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 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吴国(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演义有哪三国
《三国演义》三国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讲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1、魏国
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亡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2、蜀国
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3、吴国
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
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亡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哪三国?
三国演义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d=hp6v 提取码: hp6v
三国演义写的是哪三国
《三国演义》写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1、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
2、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焉死,子刘璋继任。刘焉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刘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
3、东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魏蜀吴的结局
1、蜀汉是三国中最先被消灭的国家。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历史上不计其数的第二代就亡国的皇帝之一。公元263年,诸葛亮已经去世数十年,魏国将领邓艾从阴平突袭蜀汉,攻克绵竹,并且斩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刘禅迫不得已开城投降,并获得了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2、刘禅去世前,魏国皇帝曹髦被成济杀害,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睿之祀。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于公元302年去世。
3、孙权建立的东吴是三国中灭亡的。其末代皇帝孙皓,孙权的孙子,废太子孙和之子。公元265年孙皓即位,时年二十三岁。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俘四年后,孙皓病逝于西晋洛阳,时年四十二,葬河南县界。
《三国演义》中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分别为魏国、蜀国和吴国。
公元220年,也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在洛阳建立魏国,又称曹魏,国土为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221年,也即章武(刘备年号)元年,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在四川(当时的益州)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又称季汉——为三国之中的蜀国,国土大致分布在今四川省大部(巴、蜀)和云南(南中)、陕西(汉中)两省少部地区。;
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当时的建业)自立为帝,国号为吴,国土主要分布在今江西、福建、广州一带。
三国鼎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