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大藏经未解之谜(古象雄大藏经医学)
古象雄大藏经未解之谜》《西藏文化的源流与发展研究(第二卷),藏文经典研究与文化传承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100余项。1.《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研究基于藏文经典研究的视角(上)(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cssci来源期刊.no.1.(者)。
1、什么是大藏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
另有藏地本地的象雄文化的经典集,并非佛法经典集,但也模仿佛教做法,辑录成集,称《象雄大藏经》。《象雄大藏经》是古象雄文明的“活字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是大藏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
另有藏地本地的象雄文化的经典集,并非佛法经典集,但也模仿佛教做法,辑录成集,称《象雄大藏经》。《象雄大藏经》是古象雄文明的“活字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3、古人对左肝右肺体系的执念,到底是无知还是真理?
据了解,中国古圣先贤早已直观的了解了人体生命的意义。比如精虫卵藏化生为人,并且知道其胚胎发育的过程,这在象雄大藏经和西藏的四部医典都可以看到,说明古人对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乃至于死亡都有深刻而直观的认识,虽然中医典籍中似乎没有详细描述像四部医典那样从人体胚胎发育,一直到死亡的过程。可能是因为有些典籍失传,如皇帝外经等。由于在东方一切的建立都是以智慧直观描述的,就像现在我们拍摄记录片一样。很多深层次的秘密也是由智者的表述记录的,大多数人只能依照智慧的指引进行学习。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特点,中医也是这样产生的,是由岐伯仙师所传的。比较实体的解剖肝脏在人体的右胁部位,古人的尸体解剖和杀牛,杀猪等都可以看到肝脏实体的部位,为什么在中医治病的时候却认为左肝右胃呢?过去也有很多的解释,主要认为中医是辩症施治的,肝气左升胃气右降,符合经络气机生理的变化。实体解剖的位置只是作为相互参照。中医不太在理论上提及,还是希望学人能领会前人直观辩症的方便。省略了大量的推理求证等过程。这也许就是中医能治一切病的奥秘。也是后世医者能够用祖宗所传保佑人类的秘密。
以上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祝大众幸福安乐。
4、你知道甘肃省甘南夏河县的“甘加秘境”吗?
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南镶千年古刹作海寺,东邻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达里加山,总面积达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达1300米,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其蕴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种地质资源在内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个千年藏传佛教古寺簇成了甘加的历史文化积淀,涌现出了宗喀巴大师、贡日仓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甘加秘境
外文名
Mandala Reality
地理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
主要景观
作海苯教寺、白石崖、白石崖大峡谷、白石崖寺、法螺顶、雍仲卡尔八角古城、仁艾寺
占地面积
131.23
气候类型
寒带湿润气候
开放时间
旺季6月~8月淡季9月~5月
门票价格
80
著名景点
作海苯教寺
历史沿革
甘加秘境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余年前,这还要从秘境内的八角古城说起。据《白石县县志》记载“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设白石县”,而“白石县”则正是如今的八角古城。古城城墙呈八角,加上马面有二十角,在这样的造型之下,外部所有地方都在城墙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内且全无死角,而在本地藏民心中,八角古城的造型又与防御“魔众入侵”的圣地“坛城”出奇的一致,甚至印证了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富有历史价值与宗教信仰的八角古城是世界现存的古城之一,其特点也是甘加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汉唐时代,甘加地区被称为汉藏经济的交流要塞。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在茶马互市上,甘加地区的游牧民用他们的河曲马、甘加羊及其皮革等农牧产品,与汉族的同胞交换丝绸、盐和茶叶等生活用品。随着丝绸之路的昌盛,甘加地区一度成为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东到中原,西达印度”的南丝绸之路也曾在秘境内的达里加大峡谷留下车辙。
而从历史上的地缘关系角度看,甘加秘境所在的安多藏区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地,正处在‘’东进内地,西通藏卫,南达川康,北给青海‘’“扼四省之咽喉”的重要位置,这使得甘加的文化发展也更为复杂。安史之乱时期,吐蕃乘虚而入,夏河地区为吐蕃所占领,虽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却从农耕畜牧、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为甘加地区带来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蒙古族、回族及撒拉族的先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与交流,逐步形成独特的甘加文化。
甘加秘境景区
甘加秘境景区
地灵则人杰,在位于北纬35°附近的甘加大地上,多位高僧大德与学术大师都曾在此钻研修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宗喀巴大师、举世闻名的拉卜楞寺奠基人一世嘉木样活佛、佛门奇僧更敦群培以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等,创作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佛学著作。数年间,莲花生大师、班禅大师、贡唐仓大师也曾在此传道修法。
地理位置
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地理坐标东经120°43’,北纬35°32’。
文化产业
在甘加秘境,以白石崖寺为代表的黄教寺院与以作海寺为代表的本教寺院和睦相处已近千年,实属世界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甘加地区,由于宗喀巴大师、一世嘉木样大师、贡日仓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多位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的久居钻研,他们的佛教思想深入人心,在甘加秘境的白石崖崖面上更有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及108座佛塔的天然显现。众神明共同守护着这片圣洁的土地,而甘加人也在此安居乐业,将佛教文化世代传承。
自然环境
·地貌
甘加秘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3000m-3800m之间。
·气候
甘加秘境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516毫米,年均无霜期56天,年日照时间为2296小时。
·水文
夏河县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主要有大夏河、洮河等。其中,大夏河流经1镇6乡,流域面积4545平方公里,境内流程104公里。
植物
甘加秘境有格桑花、绣线菊、刺芒龙胆、蕨麻等
格桑花生长在高原上的花朵,属翠菊科的格桑花,就是杜鹃花,又称娑萝,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藏族视之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在植物学上,没有具体的某种花叫格桑花,在藏区叫不出名字的花皆可称为“格桑梅朵”。
甘加秘境植物
甘加秘境植物
蕨麻原名人参果,是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花直径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形。蕨麻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5℃,能忍耐3-5℃低温,低于0℃会冻死,淀粉含量丰富,对贫血和营养不良等症状能起到极佳的功效,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其根部含有鞣料,可提制栲胶,并可作为收敛剂入药,其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
动物
甘加秘境有甘加羊、牦牛、旱獭、藏香猪、秃鹫等
旱獭集群穴居动物,体型粗壮,体长为500毫米,体重4-5千克。尾短为110毫米。四肢粗短,前爪发达,适于掘土。背部毛呈黄褐或淡褐色,春季毛色淡腹部土黄色。早晨和黄昏活动活跃,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喜欢吃带有露水珠的嫩草茎叶、嫩枝或草根,尤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绿色的部分,偶尔也取食一些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2008年旱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甘加秘境动物
甘加秘境动物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和“蕨麻猪”,是一种畜禽品种,长期进食蕨麻、贝母、冬虫夏草、秦艽等当地盛产的野生名贵中草药,饮用甘甜清冽的山泉水,其肉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肉质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低,皮薄肉鲜不油腻,切片腊熏或快火小炒皆鲜美无比。
旅游资源
·八角古城
八角城据说是在公元1038年——1227年期间,由西夏王朝所建造的一座城堡。后来有个叫卓让道丹的盗匪头目侵占过此城。据藏文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建立西夏王朝的木雅人是属于藏族四大种姓之一“嘎”部的后裔。藏历即五行算方面的文献中指出,羊为“嘎”部族的图腾崇拜。在八角城出土的墓葬内人骨遗骸边发现了羊头,还出现了公元1027年开始兴盛于藏区的时轮十相自在明咒等,这些都能充分说明八角城是西夏王朝时期所建的古城。
作海寺
甘加秘境
甘加秘境
作海寺又称泽秀寺,全称为泽秀雍仲苯旦普济林,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作海村,(རྟ་ཁྲ་གཞོང་།)海拔2900米,西藏苯教是藏族人的土著宗教,同样雍仲苯教是藏传佛教最典型的宗教。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雍仲卡尔附近的作海寺,是目前夏河县境内唯一传承古老象雄文明的沃土,也是甘南州批准开放的7座苯教寺院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当今作海村有三大活佛转世系统,分别是东尼夏普大师转世系统和作海阿勒合西日布转世系统和泽秀法王转世系统,附近的作海村有150多户牧民。现任作海寺主持的泽秀仓西日旦贝达瓦活佛毕业于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也是全藏区具有影响的人物。
·
白石崖
白石崖平均高3.5m,宽4m,长约15km。在白石崖底部偏西处,有一可容三四人进出的溶洞,溶洞为天然形成,里有潺潺流水,曲径通幽,石壁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元音和辅音字母,还有如意宝牛、如意宝树、天生稻等石头造型,对想要探险、寻求刺激的人来说是个好地方。
·白石崖溶洞
白石崖史前溶洞位于白石崖山脚下,是我国现有探测记录中海拔最高、全藏区最大的溶洞。溶洞的洞口距离地面30米,静默的嵌入在河谷西侧的石崖上。溶洞入口处,多年前贡唐大师来时留下的佛手印被后人无限瞻仰,沿溶洞口向深处探去,400米处的壁面上具有天然显现的佛像。
·白石崖寺
白石崖寺藏语全称“甘加智格尔贡桑俄门吉朗”,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寺院,寺主为藏区三位转世女活佛之一的贡日仓女活佛,传承迄今已达六世。背靠着寺院后方高耸入云的白石崖,白石崖寺常被认为是胜乐佛祖的宫殿,事实上,白石崖寺也供养着诸佛神明,收藏了众多佛教经典。不仅是金瓦殿内供奉的释迦佛像,贤劫干佛画像7幅、金刚持像、贡唐仓活佛所赐的释迎立像、释迦能仁王佛金刚座像、达浦卓玛像及许多镀金铜佛像皆供奉于此;佛教经典《甘珠尔》大藏经、宗喀巴师徒三尊等众多圣哲全集、加之喇卡仓、友嘉仓活佛的灵塔、白檀木制作的胜乐金刚坛城等佛教圣物,至此仍被完好的保存,造福一代又一代信众。
·法螺顶
甘加秘境景区
甘加秘境景区
在白石崖崖顶的草原上,散落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中的一块,因形状与佛教中的法螺相似,故岩石所在的区域被称为“法螺顶”。据说,佛祖在登坛说法之前,就经常用法螺深远的声音,来告知各位弟子,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安静的听佛说法。
交通运输
·机场
夏河机场位于夏河县库塞塘村附近,距县城72公里,项目总用地约2600亩,跑道长3200米。航站楼设计面积3185平方米,站坪机位3个。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3年8月19日通航,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通航民用机场。(由机场出发开车或乘车到甘加秘境仅需1小时30分钟)
·公路
至2013年底,夏河县境内高等级公路主要有G213、S312、夏河机场二级公路等。其中,G213在境内长95公里;S312在境内长121公里;夏河机场二级公路长69.811公里,其中含机场支线5.832公里。
价值意义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甘加秘境紧跟时代潮流,凭借自身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构建甘加秘境旅游生态圈,吸引了各大品牌入驻景区,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的,还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当地人民将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景区的建设和维护当中,使政府、牧民、景区、游客双双获益,形成良性闭环,是一举多赢的表现。
不要门票,车可以开进到山顶,洞外探险好玩!美景很美!九月二日刚去。
5、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的地位更高,总有一些争论。下面我试着从七个方面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看看哪一位公主才是吐蕃最有地位的女人。
一、从娘家的背景来看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娶进来的媳妇地位有多高,和她的娘家势力有着必然的关联,这是亘古不破的真理。
唐朝和亲吐蕃,是在唐朝打赢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且唐朝正处在贞观之治极盛时期的和亲,是靠实力实现和平之后的上邦大国对小邦的和亲。
文成公主的父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和唐太宗李世民是堂兄弟。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的女儿,但地位仍然是十分尊贵的。尺尊公主只是小国尼婆罗的公主,尼婆罗只是一个位于尼泊尔的吐蕃属国,松赞干布只是为了加强与泥婆罗的关系才娶来尺尊公主。相比之下,大唐和泥婆罗谁轻谁重,不言而喻。
二、从迎娶的难易程度来看
按照《唐书》记载,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使节在长安了解到,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这让松赞干布也有了迎娶唐朝公主的想法。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吐蕃使节又一次出使唐朝,向唐朝提出“尚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拒绝。
(吐蕃接亲)
两年后,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面对吐蕃的挑衅,唐军必然做出反击。据《资治通鉴》记载“ (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
在这次战争中,唐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唐军在主力部队还未到位的情况下,仅仅是先锋部队就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压倒了吐蕃,致使吐蕃退兵并遣使谢罪。
(唐与吐蕃之战)
大唐禀着“打一拳又给个萝卜”的方针,为了维护西部国境的安定,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这是胜利者的一种姿态,是以上对下的一种恩宠。所以《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上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而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一事件,史书记载很少,仅有一些吐蕃小说如《西藏的观世音》之类野史上有记载,甚至有些学者一直对历史上有无尺尊公主这一人物都有争议,所以说在迎娶的难易程度上,文成公主大大超过了尺尊公主。
(尺尊公主)
在吐蕃《大事纪年》以及吐蕃碑文等等这些吐蕃原始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说明吐蕃根本没有重视尺尊公主,也证明尺尊公主地位必然低于文成公主。
三、从两位公主在西藏的待遇来看
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后,曾给李世民上过一封答谢表,里面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松赞干布特意为她筑造城堡、建立宫室。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雍布拉康——文成公主行宫)
而关于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专门修筑红山宫一事,疑点甚多。《西藏王统记》记载“赤尊公主自作念言。藏王……即能修建一大城堡。定于阳木羊年为新城堡奠基。”这座宫殿就是红山宫。
可是吐蕃的《丹珠尔目录》上,关于修建红山宫的用途是这样说的“为发展先祖之基业,乃建红山宫。”按照这个说法,红山宫根本不是为迎娶尺尊公主修建的。
如果《丹珠尔目录》记载是真实的,那么文成公主有专门为她修的宫殿,尺尊公主却没有,两人地位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四、进藏时间先后并不能决定地位
文成公主入藏时间确实晚于尺尊公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一点不能证明两位公主之间的地位。
当时的西藏是没有长妻、平妻之说,根据《大事纪年》的说法,吐蕃赞普的妻子中,得到蒙赞这个封号,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待遇的仅有文成公主一人。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直在一起生活,直到三年后松赞干布去世。
在这一时期,吐蕃历史文献、吐蕃碑文以及王统记、贤者喜宴等吐蕃资料中,都有对文成公主的记载,确并没有出现尺尊公主的名字。如果尺尊公主是松赞干布的王后(蒙赞),绝对不可能一处也不出现记载。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谁先嫁到吐蕃,谁就是老大。
五、大小昭寺之争
文成公主为了镇伏“恶道之门”,在绕木齐建小昭寺安置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事不假。
大昭寺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有人就据此认为大昭寺高于小昭寺,所以尺尊公主地位高。
(大昭寺)
在此我要说一句,小昭寺在西藏被称为“惹冒切寺”,大昭寺称为“祖拉康寺”,大昭小昭是汉人的称呼,怎能证明两位公主的地位?
按照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将从大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留在小昭寺,吐蕃人为了防止觉神像被抢走,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转移到了大昭寺隐藏,直到后来金城公主将其取出供奉在大昭寺。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的重视。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被金城公主转移到小昭寺。
关于调换佛像的事,历来争论很多,也有学者认为,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根本没有调换,是一直放置在大昭寺,而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也是一直放在小昭寺的。
(小昭寺)
不管此事真相如何,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小昭寺供奉的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
调换佛像是西藏的一种传说,还有许多更加离奇的传说,在此不一一例举了。
六、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不是证明地位的标准
虽然一般情况下,松赞、文成、尺尊三人塑像的排列方式是松赞居中,文成公主在左,尺尊公主在右,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西藏历史上并没有“以右为尊”的规定,就是讲究座次排列的中原地区,“尚左”或者“尚右”也是互相调换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规定。
七、从后世纪念来看
西藏地区的人民都知道西安有尊曾开口讲话的绿度母菩萨,在藏人心中,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绿度母菩萨)
一位尺尊公主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说了这么多,还不如我举个例子。西藏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所以,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谁更高些,读者们应该有了答案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贤者喜宴》、《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资治通鉴》、《西藏王统记》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英雄,他统一了西藏,是藏族人们心中的神话,而其与文成公主的联姻更是为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有关于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低问题的争论一直屡见不鲜,很多人都说来自泥婆罗(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比大唐送去和亲的文成公主地位要高,说尺尊公主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妻,可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尺尊公主是一个连是否存在都充满争议的人物。
在吐蕃的史料,敦煌文献以及汉史中都没有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的记载,甚至于尼泊尔本国的原始史料中都没有这位公主的记录。后来佛教密教的产生,才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了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这件事情,如后世的《柱间史》,《西藏王臣记》等书中就记载了尺尊公主。这些书成书时离松赞干布时期十分遥远,二是此类书中记载了许多荒谬的事情和神话故事,可信度并不高。
而说文成公主地位不如尺尊公主的,无非就是以下几个理由:
- 松赞干布是为了迎娶尺尊公主修建的红日宫殿(布达拉宫),在文成公主进藏时,红日宫殿已经修好了。所以说布达拉宫是为尺尊公主修建而不是文成公主修建,松赞干布更加重视尺尊公主。
- 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建大昭寺,为文成公主建小昭寺,大昭寺听名字就比小昭寺厉害,所以松赞干布更喜欢尺尊公主。
- 尺尊公主先进藏所以地位要高,文成公主后入藏所以是小老婆。
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两次求亲才娶回来的大唐公主,贞观十年时,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大唐请求两国和亲,可当时的吐蕃不愿意向大唐称臣,所以当时的唐太宗拒绝了。
两年后,松赞干布率兵进攻吐谷浑,在八月攻打到了松州,大唐派侯君集率兵迎战,让先锋牛进达先行,牛进达到达松州后派兵夜袭了吐蕃军队,斩首了数千人。吐蕃军队被偷袭受创后,松赞干布才退的兵。在松州之战四年后,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大唐上书愿意称臣并请求迎娶公主,至此唐太宗才选取了宗室之女前去吐蕃和亲。
当时的唐朝一直都有和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政权通婚,大唐作为天朝大国,派去突厥,吐谷浑这些边境小国和亲的公主其实都是下嫁。松州之战刚吃了败战却能和大唐联姻,这让松赞干布非常的高兴。在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松赞干布还特意亲自从都城逻些(今拉萨)前往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公主入藏。
事实上,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的公元631年,松赞干布就已经迁都拉萨并开始在红山上建立红日宫殿,这座宫殿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
关于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布达拉宫并不十分可信,松赞干布于公元631年迁都拉萨修建宫殿,而其第一次向大唐请求和亲时是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
虽然说松赞干布不是为了文成公主修建的布达拉宫,也绝对不是为了尺尊公主修建的红日宫。
作为一名君王,松赞干布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做出如此重大的事情,虽然太史公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可烽火戏诸侯是假的,而迁都这样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儿女私情能随意左右的。
松赞干布其家族悉补野家族发源于雅砻地区,早先的藏区分布着大小十多个政权,而悉补野家族因为连续出了几个英明的君主,所以迅速的打败了藏地其他的势力。到松赞干布时期,悉补野家族的疆域已经跨过了雅鲁藏布江,基本上统一了吐蕃。
此前,吐蕃的宫殿都是在扎西次日山上的雍布拉康。而松赞干布时期,因为疆域已经跨过雅鲁藏布江,这座在大山上的王城已经是不利于君主对于领土的全面管辖,所以松赞干布有了迁都的想法。
(雍布拉康)
迁都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一决议肯定会受到一部分利益受损之人的强烈反对,所以需要一个说服力十足的理由。松赞干布看中了雅鲁藏布江北的拉萨红山脚下一块叫做“吉雪沃塘”(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的地方,这块地方据说悉补野家族的先祖拉托托日年赞在此修炼过,在那时就已经有了红山会成为吐蕃新王都的说法。
而在《玛尼宝训》中记载:在松赞干布带领众臣去红山脚下查看时,远处的红山正巧被一道光环所笼罩,这一奇特的现象被当场的苯教大师解释为天神眷顾赞普,让他在红山修建新宫殿。从现代科学来看,当时的天降光环很有可能是彩虹。
“化身松赞干布想到:‘现今对此雪域王国我将完成教化之事……’得见拉托托日年赞所居之吉雪地区修行。于是,将各种供物以车迎送,并连同眷属臣工人一同前往……并建宫室居之。”天神的神谕给了松赞干布一个完美的借口,所以松赞干布回去后丝毫就决定迁都,并且在红山山巅上修建红日宫殿。
松赞干布选择迁都于红山脚下的“吉雪沃塘”是出于各方面的考量,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当时的吐蕃版图,红山正位于正中心,方便对边境的管辖;而红山四面环山,山中间有盆地,盆地中吉曲河(拉萨河)穿插而过,有山有水,如此易守难攻的的优越地理位置对于一个新王都来说是十分合格的。
在大藏经《丹珠尔目录》中也记载了修建红日宫的缘由:“为发现先祖之基业,乃建红日宫。”
松赞干布根本就不是为了尺尊公主而修建的红日宫,又何来松赞干布更重视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地位较低一说。
关于大小昭寺名称反应两位公主受宠程度高低这一说法也是没有的事。
大昭寺和小昭寺是现在的叫法,这两个寺庙最初的名字是“逻婆朱囊寺”(幻显寺)和“嘎西朱寺”(四喜幻化寺)。
传说尺尊公主带来的嫁妆里有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文成公主的嫁妆是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松赞干布为此修建了大小昭寺放置两尊佛祖等身像。而大昭寺放的是尺尊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小昭寺放置的是文成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现在的大昭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因为后来调换的结果。
两座寺庙有了大小之分大概是在于大昭寺每年藏族新年进行的拉萨传昭大法会。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创立了祈愿大法会,规模更大的大昭寺成为了法会的举办地点,大昭寺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可这时候文成公主已经去世一千多年了。
据传,大小昭寺佛像互换是因为唐朝军队攻打吐蕃,藏人为了保护佛像不被破坏,才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藏于大昭寺内,战乱过去后,便直接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内。
据藏地史料《新红史》中所记载:
在此王之时,唐军抵达吐蕃,红山焚于火。尊者释迎牟尼佛像被藏匿于大昭寺,未得到。这里的王指的是松赞干布的孙子,吐蕃第三十四代赞普芒松芒赞。松赞干布是吐蕃的第三十三代赞普,而他的儿子英年早逝,所以松赞干布去世后直接由孙子芒松芒赞继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芒松芒赞在位时,大唐军队曾经攻打到吐蕃,红山宫都被战火所焚。于是有人将释迦牟尼佛像藏身于大昭寺内,这样才让唐军没有得到佛像。
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因为文成公主的和亲,和大唐保持了二十多年友好的边境同盟关系,这时候的吐蕃向大唐称臣。可芒松芒赞继位成赞普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变得恶化,双方经常为了边境领土之争而发生冲突。
而芒松芒赞担任赞普的时间是公元650年到公元676年,期间吐蕃和唐朝多次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基本上都是为了争夺青海和乌海地区。公元670年,唐朝出动五万军队支持吐谷浑,而吐蕃出动二十万军队迎战,于是唐朝军队大败,吐蕃稳固的控制了青海西部,而唐朝长期控制着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在边境领土之争上两国可谓是旗鼓相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说《新红史》中所说的唐军占领红山,还火烧红山宫殿的举动,在国力颇为强盛的芒松芒赞时期恐怕难以达成。
事实上唐朝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唐朝军队攻打红山的记录,而唐朝三征高句丽,侯君集出兵吐蕃都是有记载的,不可能如此重大胜利的事件漏掉没有记载。
作为胜利方的大唐却在唐史中没有任何关于这一场冲突的记载,仅凭《新红史》中一段没有日期记载的话似乎难以佐证唐朝军队攻占了红山。而唐朝军队攻占红山都是一件难以下定论的事,更何谈因为火烧红山宫殿为了保护佛像不被毁而藏匿佛像所导致佛像互换呢?
所以说大小昭寺更不能体现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地位之分。
说尺尊公主先入藏就是正妻的人其实太过以己度人了,事实上藏族地区没有所谓的正妻,平妻之分。关于大昭寺内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三人的塑身,尺尊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右边所以地位要尊贵一些也是如此,藏族并没有明确的右为尊的观念。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许多吐蕃书籍,史料都有都有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
《贤者喜宴》中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在吐蕃,称为赞蒙并且享有祭祀是王后才有的待遇。
大昭寺前的《甥舅会盟碑》碑文中有一段“当其创立大唐之二十三年,王统方一传,圣神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
正是因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不低,所以才会留下这么多的记载。就像唐太宗的妃嫔,妃子徐惠虽然没有子嗣,因为向太宗谏言所以被写进了《旧唐书》后妃传;而唐太宗的儿子李恽的生母王氏,虽然替太宗育有一子,却只有姓氏,没有封号,没记载出生地,生卒也不详。
不管地位高低如何,文成公主都称不上幸福的女人。16岁的女子因为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就必须背井离乡,前去数千里外完全陌生的地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两国交好的重要使命。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九年,而且没有生育一儿一女,在和以前接触的文化教育完全不同的地方独自孀居了三十年,想来是十分孤独的。
而文成公主在藏区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得藏区人们永远记住了她,在藏族人们的心里,文成公主是神圣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地位高低就能概括。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不同妻子的地位谁高谁低,以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来看,是受到丈夫宠爱的人的地位更高了,这个思想并没有错,如果这个丈夫是一个身份尊贵的人,他所娶的妻子也都是一些有着高贵身份和背景的人,那么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当妻子的身份远高于丈夫,并且丈夫恐惧于妻子的身份,那么不管丈夫爱不爱这位妻子,妻子在家中的地位就是最高的。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里面,每一位驸马爷想必都是将公主当做菩萨一样在家中供着,生怕委屈了她半分而导致自己全家人头落地。要说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二者的身份,自然是文成公主的身份更高一筹,二者甚至可以说不是在一个级别上面。文成公主代表的是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尺尊公主仅仅是吐蕃下属国家中的一个小小公主,连吐蕃都比不上唐朝,二者相比自然高低立下。
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简单。
虽然确实论起身份来,文成公主是高出尺尊公主不少,奈何松赞干布根本不在乎你唐朝,要知道文成公主嫁过去的背景是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不成功,不停地骚扰唐朝边境,而唐朝拿此毫无办法,只能够请求和吐蕃和亲,吐蕃自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唐朝的公主,而是随着公主一同来的物资,技术,工匠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文成公主在吐蕃只能说有着一个安身之地,地位可能真的不太高。毕竟他的丈夫也不喜欢他,自己的娘家也震慑不住丈夫。
再说说这尺尊公主,尺尊公主来自于泥婆罗,泥婆罗是吐蕃的附属国,论起地位来自然是比不上文成公主的,松赞干布喜欢她呀,唐朝和吐蕃相距千里,两地人的审美自然不同,而泥婆罗和吐蕃便不是很远,所以在松赞干布眼中尺尊公主是要比文成公主美得多。
况且尺尊公主的父亲是自己的臣子,作为吐蕃的主人自然要安抚好下属国家的情绪,善待尺尊公主便是一个途径。而自身的喜爱,加上尺尊公主需要被善待的身份,尺尊公主自然在吐蕃的地位比文成公主高上不少。
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便可以证明二者在吐蕃的实际地位,那就是吐蕃为两位公主所修建的寺庙,因为吐蕃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由于文成公主的嫁妆里有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决定修一座寺庙来进行供奉,那就是小昭寺;而尺尊公主也带了一尊释迦摩尼的身像,而松赞干布修建了一座大昭寺。两者从名字上看就能看到区别,而实际上大昭寺也同样比小昭寺规模宏大。因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在吐蕃所享受的待遇是不如尺尊公主的。
虽然在各种记载中文成公主的地位肯定是高于尺尊公主的,因为唐朝的影响力摆在那里。我们从各种方面来分析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时期里,并没有尺尊公主享受的待遇高。